骨神经痛以疼痛放射至一侧或双侧臀部、大腿后侧为特征,是由于坐骨神经根受压所致。疼痛可以是锐痛,也可以是钝痛,有刺痛,也有灼痛,可以是间断的,也可以是持续的。通常只发生在身体一侧,可因咳嗽、喷嚏、弯腰、举重物而加重。根据是否由脊椎病变引起或坐骨神经本身病变引起疼痛,一般分为根性疼痛(继发性)和干性疼痛(原发性)2型。
一、根性疼痛
(一)症状
一侧或双侧臀部、大腿后侧疼痛,多伴有腰椎叩击痛,疼痛可因咳嗽、喷嚏、弯腰等而加重,或伴有小腿外侧、足背皮肤感觉明显减弱。多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病史。
(二)治法
(1)选穴 肾俞、大肠俞、腰阳关、次髎、环跳、委中。
(2)定位 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23-1]。大肠俞: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侧髂前上棘之连线与脊柱之交点即为第4腰椎棘突下,其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23-1]。
腰阳关: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俯卧位,在腰部,两髂嵴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23-1)。
次髎: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俯卧,骨盆后面,从髂嵴最高点向内下方骶角两侧循摸一高骨突起,即是髂后上棘,与之平齐,髂骨正中突起处是第1骶椎棘突,髂后上棘与第2骶椎棘突之间即第2骶后孔,此为取穴部位,见图2-23-1)。
环跳: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侧卧位,下面的腿伸直,以拇指指关节横纹按在大转子头上,拇指指向尾骨尖端,当拇指尖所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23-2)。
图2-23-1肾俞、大肠俞、腰阳关、次髎图2-23-2环跳、委中
委中: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见图2-23-2)。
(3)拔罐方法 刺络拔罐法、走罐法。先用梅花针以中度手法叩刺委中,以出现较多出血点为度,拔罐后留罐,出血量以较多血点冒出皮肤为准,然后取掉罐具。在患者腰部涂抹万花油,用大罐吸定于腰部肾俞处,采用来回横走腰骶部的方法,以局部皮肤红晕,或有痧点为度,最后各穴留罐lO~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二、干性疼痛
(一)症状
一侧或双侧臀部、大腿后侧疼痛,无腰椎叩击痛。单纯为坐骨神经发炎等引起。
(二)治法
(1)选穴 环跳、风市、委中、承山、飞扬、悬钟、阿是穴。
(2)定位 环跳:见前。
风市: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23-3)。
图2-23-3环跳、风市、委中、承山、飞扬、悬钟
委中:见前。
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腘横纹中点至外踝尖平齐处连线的中点为取穴部位,见图2-23-3)。
飞扬: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腘横纹至外踝尖之中点再往下方外侧1横指,当小腿腓骨后缘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23-3)。
悬钟: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见图2-23-3)。
阿是穴:局部压痛点处。
(3)拔罐方法 刺络拔罐法、走罐法。先用梅花针以中度手法叩刺环跳、委中、承山、阿是穴,以出现较多出血点为度,拔罐后留罐,出血量以较多血点冒出皮肤为准,然后取掉罐具。在患者大腿后部坐骨神经线路上涂抹万花油,用大罐采用走罐的方法,以局部皮肤红晕,或有痧点为度,最后各穴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三、注意事项
(1)坐骨神经痛可由多种疾病引发,故在拔罐治疗的同时,应对原发病症积极进行查治。
(2)治疗期间要静卧休息,睡硬板床,调节饮食,节制房事,注意保暖,适当做腰腿锻炼。
四、病例
陈某,男性,36岁。坐骨神经痛5天。症见右臀后至大腿内侧、小腿后外侧有持续性疼痛,时有短暂针刺样加剧,右下肢活动时疼痛加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在坐骨神经循行途径上有压痛,腰部X线正侧位片未发现明显异常,否认有腰椎外伤病史。穴取右侧环跳、承扶、殷门、合阳、委中、风市、承山、飞扬、悬钟、阿是穴,行刺络拔罐法、走罐法。先用梅花针以中度手法叩刺环跳、委中、承山、阿是穴,以出现较多出血点为度,拔罐后留罐,出血量以较多血点冒出皮肤为准,然后取掉罐具。
扪筋切骨十字定位正骨法临床应用研修班,由李强老师亲自授课,并现场示范及手把手教授。
12月23日—27日(23日全天报到)成都举办,
12月14日—18日(14日全天报到)乌市举办,
报名刘老师( 坐骨神经痛是以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疼痛为主的综合征,是一种临床症状,而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坐骨神经痛分为原发和继发;原发少见,即坐骨神经炎;继发常见,是局部及周围组织病变累及坐骨神经,常见的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性增生、骶髂关节的炎性疾病以及梨状肌挛缩等。典型的表现为一侧腰部、臀部疼痛,并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外侧放射。走路和改变体位可使疼痛加剧,平卧时病腿抬高受限。其导致的原因,多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部分人往往存在长期腰部用力不当、过度用力、姿势或体位的不正确的情况。高发的人群为,长时间坐着的白领司机,长久站立的导购员教师,特殊生理期的人或腰背损伤者等等。
坐骨神经痛的原因及早了解及早预防
坐骨神经痛是指我们的坐骨神经发生了病变,随着坐骨神经通路,也就是从腰部、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边以及脚外面出现疼痛。在发病的时候,大部分的患者都会感觉到一阵阵的或者是连续的疼痛。导致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精神因素。精神是导致坐骨神经痛的一个比较常见得原因。很多患者也在检查的时候都会以腰病为主诉,但是却没有出现其他客观的体征。
内脏器官疾患也会引起坐骨神经痛。患者的子宫及其附件如果出现熏染、或者肿瘤可导致我们的腰骶部出现疼痛。这一类型的坐骨神经痛患者通常都会伴随着一些妇科疾病。
长期的坐姿不正确也会导致坐骨神经痛。特别是处于青少年时期,很容易出现坐姿不正确的情况,这也很容易导致坐骨神经痛。这一类型的坐骨神经痛通常也被称为姿势性坐骨神经痛。但是,年纪比较大的患者通常都有可能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导致了坐骨神经痛。
另外,脊柱骨关节和其附近的其他软组织出现的一些疾病也有可能导致坐骨神经痛,比如挫伤、扭伤导致的一些损伤、流血、水肿等。而当我们的脊髓和脊椎神经发生疾病的时候,也容易引发坐骨神经痛。比如脊髓肿瘤、脊髓炎等都有可能使我们的腰部出现疼通。
坐骨神经痛的症状一般有哪些?
坐骨神经痛的症状一般主要有哪些?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坐骨神经痛需要及早的发现治疗,这就需要清楚的了解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坐骨神经痛的症状主要有:
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疼痛常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腘窝、小腿外侧及足部放射,呈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咳嗽及用力时疼痛可加剧,夜间更甚。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可有压痛,如腰旁点、臀点、国点、踝点及跖点等。患肢小腿外侧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觉减退。臀肌张力松弛,伸拇及屈拇肌力减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起病缓急也随病因不同而异。如受寒或外伤诱发者多急性起病。疼痛常从臀部向股后、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放射。行走、活动及牵引坐骨神经时疼痛加重。压痛点在臀点以下,Lasegue征阳性而Kernig征多阴性,脊椎侧弯多弯向患侧以减轻对坐骨神经干的牵拉。
坐骨神经痛的症状主要就是以上提到的几点典型的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对于这些坐骨神经痛的症状的了解是非常有利于早日发现坐骨神经痛,也可以及早的治疗坐骨神经痛了。
刘静转载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