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疝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
一位运动员找到我说:“怎么也没想到我会得这个病,医生说疝是我的腹壁薄弱。可是运动是我的职业,我们一直保持系统训练,怎么可能薄弱呢?”
运动会不会引起疝?
某些运动确实有可能引起疝,如“运动疝”。包括欧文、卡卡等球星都曾受疝病困扰。
运动中一个常见动作是“急停转身”。这需要附着同一个位置上的三块肌肉分别向三个方向收缩,如同拔河、踢足球、打篮球跳投。结果腹外斜肌最常出现撕裂,从而出现缺损造成疝。
不过,普通人的运动量多数不会达到专业运动员的程度,因此患运动疝的并不多,不必过度担心。
负重运动或重体力劳动一直被认为是疝的诱发因素。负重的腹内压力增高会诱发已经存在薄弱的腹壁出现疝,让疝提早发病。
除此之外,常规的运动并不会引起疝。尤其是锻炼腹部肌肉的运动,加强了腹壁的强度,还能起到部分防腹股沟疝的功效。
适当的运动并不是疝的病因,反而可以加强腹壁强度预防疝的发生。大强度的职业运动会引起疝。长期的负重也是疝的诱因。
得了疝还能运动吗?
已经是疝的患者,运动确实会让疝更加严重,增加嵌顿的风险。不过这需要仔细分类,区别对待。
相对来说,明显增加腹内压力的负重运动需要避免,例如举重、铅球、铁饼标枪等。
而多数的有氧运动是安全的,例如运动操、游泳、慢跑、骑自行车等。
易复性斜疝和直疝:可以适当运动。
股疝和难复性的腹股沟疝:运动有危险,只有手术治愈才能解除风险。
总结:不能因为疝而盲目限制运动,否则不仅不能改善病情,反而影响生长发育和体质,降低生活质量。已经得了疝的患者要科学的应对,有手术指征得疝,只有治愈才能避免风险。
一位车间工人来到我的门诊:“疝气严重影响到我的工作,只是听到别人说手术后就不能剧烈运动了,我就犹豫了?”
疝手术后能不能运动?
绝大多数运动员在手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功能锻炼都能重回赛场,甚至竞技水平更好。
因此只有治愈了疝,才能真正放心的运动。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腹股沟疝可以微创手术(手术第二天出院),较快恢复日常生活。但是体育锻炼需要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在1个月之后逐渐恢复。
总结:疝的手术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和运动。只要手术得当,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在解除嵌顿风险的同时,获到更好的运动能力。
只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一般的运动不会引起疝,还能预防疝。已经得了疝的患者,非手术治疗无法取得治愈效果。只有手术彻底治愈才能真正避免风险。
让我们行动起来,告别疝!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