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医学影像——
竭力为您提供支持调窗、测量、标注等功能的优质阅片体验
病史信息
患者,男,37岁,左耳反复流脓、耳痛15余年,患者20年前因车祸伤导致头面部及左耳外伤,外伤后患者左侧外耳道闭锁,15年前患者出现反复左耳流脓伴耳痛,脓液味臭,无明显脓中带血,抗炎治疗效果不佳。
问题思考
A、胆脂瘤
B、中耳癌
C、中耳乳突炎
D、坏死性外耳道炎
影像信息
病理结果
左侧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左外耳闭塞。
征象描述
左侧外耳道、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内充满大量密度增高影,左侧听小骨正常存在,鼓室未见明显增大。右侧乳突小房及中耳鼓室发育良好,气化良好,各乳突小房、中耳鼓室、鼓窦等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窦腔无扩大骨壁无破坏,听小骨正常存在。双侧内听道对称,大小形态无异常,骨质无异常,局部无明显软组织样结节影。双侧上颌窦、筛窦、蝶窦及左侧额窦粘膜增厚。
诊断思路
中耳炎与乳突炎合并存在,其特点是耳部疼痛、流脓、鼓膜穿孔及耳聋,急性或亚急性期可有面瘫。可分为以下三型:单纯型,病变主要局限于中耳鼓室黏膜,一般无肉芽和息肉形成,因此又有黏膜型之称。
CT表现均为乳突气房模糊,未见明显骨质破坏。肉芽肿型,又称坏死型,黏膜组织广泛破坏,听骨、鼓环、鼓窦及乳突小房均可发生出血、坏死。乳突多为硬化型,CT显示上鼓室、鼓窦及乳突内软组织密度影可伴有轻度骨破坏。胆脂瘤型,胆脂瘤是由于鼓膜、外耳道的复层扁平上皮在中耳腔生长堆积成团块状,非真性肿瘤,其外层由纤维组织包围,内含脱落坏死上皮、角化物和胆固醇结晶,故称为胆脂瘤。胆脂瘤对周围骨质直接压迫,胆脂瘤能分泌肿瘤坏死因子,对骨质破坏起到一定的作用,CT显示上鼓室、鼓窦或乳突有骨质破坏区,边缘浓密硬化。
鉴别诊断
1、胆脂瘤:可表现为上鼓室乳突窦团状致密影,瘤体周围见环状致密影,胆脂瘤缓慢膨胀性生长使低密度圈外的腔壁骨质常有致密硬化边,称为“空气间隙”或“骨质硬化带”,上述表现与中耳炎不同;
2、中耳癌:表现为中耳腔软组织肿块,骨质明显破坏和周围软组织肿胀,增强扫描中耳腔内异常软组织肿块影强化。
3、坏死性外耳道炎:常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伴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早期表现为软组织感染,无骨质破坏,晚期CT表现为外耳道、乳突气房及鼓室内软组织密度影填充,骨性外耳道壁的骨质破坏,并可有脑神经损伤。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原始DICOM图像,并支持调窗,测量,标注等功能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怎么预防白癜风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吗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