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腹部手术史、传统疝修补复发疝是常见的复杂疝,对于曾经行开服前列腺摘除患者出现了疝,情况就比较复杂了,表现在:
1.是否有腹腔黏连,腹腔黏连容易出现肠管损伤;
2.解剖层次难辨,尤其位于腹膜外的前列腺手术(现在多采用膀胱镜电切),造成腹膜前间隙(耻骨后间隙和腹股沟间隙)难解剖,分离和处理疝囊,显露生殖血管、输精管困难;
3.疝内容物多样:可能出现膀胱滑疝、马鞍疝(直疝和斜疝)并存、以及盲肠滑疝等;
4.前期前列腺疾病,造成腹壁薄弱。
本人遇到1例这种情况,手术设计与技术技巧供专业交流之用。
简单介绍患者为60岁男性,右侧腹股沟疝,约5cm大小。腹部正中为陈旧性手术瘢痕,右侧为引流管口瘢痕。
如何进行手术,逐步克服可能遇到的难关,手术设计及技巧如下。
首个观察孔选择根据多年的腹腔镜经验和循证医学数据,表明切口周围5cm是相对安全区。故选点于肚脐上方作为首个观察孔。
穿刺技巧常用的办法有:
1.水柱测压穿刺法此法需要有丰富经验的腹腔镜医师穿刺,在穿刺针突破腹直肌前鞘、后鞘时有明显突破感,穿透腹膜时突破感较小。穿刺针穿透腹膜时有弹性感,试探弹性,达到限度后即可突破,突破后水柱流入腹腔,如果不能流入,说明下有黏连。
此时注水并抽液,如有胆汁色,说明进入肠管,如果抽出为淡血性,说明在黏连组织内。
如果进入肠管,立即退针,在10cm左右直视下穿刺,并检查穿刺肠管损伤处,不可遗漏。
2.直视穿刺法安全可靠,但一定要逐层解剖,尤其打开腹膜后。
该患者采用了直视法,暴露腹直肌后鞘打开腹膜,观察无黏连。
置入观察孔后观察可以看到内侧襞、外侧襞、脐尿管结构消失,与膀胱紧紧粘于腹壁。腹膜疝环可见,比较紧密。
连腹壁下动脉都不能辨认。
手术设计与技巧1.为了保留足够腹膜,采用上缘分离;
2.疝囊劈开法以弥补腹膜缺损;
3.腹膜外分离、放置补片;
4.左手连续缝合。
分离过程中发现腹膜腹壁化,辨别精索、输精管、仔细充分游离腹膜层,放置补片。
左手连续缝合后图片
总结本人曾多次参见疝与腹壁外科会议,手术表演没遇到这么复杂的,也检索不到这种复杂疝的个案报道。
该手术的难度在于首个观察孔的选择,决定着微创手术的成败。
虽然说学历不代表能力,但是在攻读所背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科研思维方法,在手术设计和遇到困难时,往往会思路开阔,困难迎刃而解。
感谢王志青博士一起攻克难关。
申明
本平台专注和推广微创技术。本文为原创或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涉及的诊疗内容不作为临床诊治的法律依据。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