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上皮型腹股沟疝
鞍结节腹股沟疝
非典型腹股沟疝
后颅窝腹股沟疝
间变性腹股沟疝
小脑幕腹股沟疝

小儿腹股沟疝一例

医院超声科

金晶孙红光

患者:男,4岁。

病史: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腹股沟可复性肿块,可入阴囊,大小约4*3cm,可回纳入腹腔。

查体:腹软,无压痛,右侧腹股沟区饱满,皮下环松弛,按压深环,嘱用力咳嗽,肿块不突出,双侧睾丸位于阴囊内。

————————————

年3月13日超声检查如下:

视频1:右侧阴囊内探及网膜样回声。

视频2:嘱患儿咳嗽,增加腹压。

图3:疝囊大小37×18mm。

图4:疝囊颈内径7mm。

图5:CDFI示囊内网膜内可及搏动性血流信号。

图6、7:双侧睾丸大小形态正常,内部回声均匀。

超声所见:睾丸大小左侧19x9mm,右侧为18x9mm,双侧睾丸、附睾大小形态正常,内部回声均匀,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双侧睾丸鞘膜腔未见无回声区。双侧精索静脉未见明确扩张。

患儿平卧位检查:于右侧阴囊内探及网膜样回声。18mm,囊内未见明显无回声区,疝颈内径为7mm,CDFI于囊内网膜内可及搏动性血流信号。动态观察,囊内容物未回纳入腹腔,增加腹压见网膜样回声摆动。

超声提示:右侧腹股沟疝(内容物为网膜)

临床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

患儿于3月15日行全麻腹腔镜下右侧疝囊高位结扎+左侧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中观察腹腔及双侧内环口,找到右侧疝囊,见左侧鞘状突未闭。

总结:

小儿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右侧较为多见,偶见双侧,自愈率不高[1]。其对患儿日常活动影响较小,常由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和腹腔压力过大等因素共同作用而致病。腹股沟斜疝通常表现为腹股沟区包块,向上延伸,经过腹股沟管内环口与腹腔相通。疝内容物为盆腹腔脏器,多为肠管(其管腔内回声杂乱,伴气体强回声或液体无回声)、网膜(呈较均匀团状高回声),女孩也可为卵巢(呈含多个囊泡样的低回声),若为膀胱,则表现为囊内无回声区与膀胱延续。右侧腹股沟斜疝内容物也可为盲肠和阑尾,阑尾进入疝囊内,称Amyand’s疝。疝内容物到达阴囊,则形成腹股沟阴囊疝。

当腹腔压力剧增或其他因素影响导致疝内容物不可自行复位时,则出现嵌顿性疝,可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嵌顿疝超声表现为:腹股沟管壁特别是内环口壁呈低回声增厚,内环口变窄,疝内容物不随腹压的变化而滑入或滑出腹腔;嵌顿疝内容物为肠管时,腹腔超声可显示肠梗阻征象,若发生绞窄或坏死时,肠管肠系膜搏动性血流信号消失。嵌顿疝多见于新生儿和小婴儿,女孩的疝内容物为卵巢时也亦发生嵌顿。

鉴别诊断:

(1)精索鞘膜积液:本病是睾丸的上方精索部的鞘状突未闭合而形成,其特点是肿块小,有上下界,其下界与睾丸分界清楚,肿块不能因卧床或捏压而消失,肿块位于腹股沟睾丸上方,有囊性感,牵拉睾丸可以上下移动,但无咳嗽冲击感,无回纳史,透光试验阳性。超声显示为睾丸上方无回声区,通常无分隔,向腹股沟管内延伸,与腹腔不相通。

(2)睾丸下降不全:睾丸多位于腹股沟管内,由于发育不全,肿块都比正常睾丸要小,触诊肿块较坚实,边缘清楚,用手挤压时有一种特殊的睾丸胀痛感,同时患侧阴囊空虚,同时要注意的是绝大多数睾丸下降不全的病人合并有腹股沟斜疝。超声表现为患侧阴囊内无睾丸显示,腹股沟区隐睾在阴囊根部、腹股沟管内和髂前上棘内侧内环处呈椭圆形、实质性、均质低回声团块,大小较健侧睾丸略小。若合并睾丸发育不良,可见睾丸萎缩呈条索样高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下降不全的睾丸血流信号多较健侧减少。

治疗:

手术治疗是根治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唯一办法。但目前对于小儿腹股沟疝治疗时机的选择,仍存在较大争议。国内学者建议6个月龄内的小儿选择延缓手术治疗,一方面是考虑到腹膜鞘状突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存在自我愈合可能性[2]。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待患儿处于最佳手术状态下进行手术,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提高手术成功率。但有学者发现出生体重较低、生后有机械通气、外环口直径、腹股沟管长度是小儿嵌顿的独立危险因素[3-4]。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儿列为重点







































治白癜风上海哪家医院好
治白癜风上海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ocefugugoushan.com/ajxfggn/365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