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是腹膜透析中较常见的并发症,多在规律透析后的半年内发生,老年及儿童的发病率高于青壮年。疝的形成主要原因与腹内压增加有关。疝可分为腹股沟疝、股疝、切口疝和脐疝。一、腹股沟疝包括直疝和斜疝。腹股沟直疝的主要表现为直立时在腹股沟内侧及耻骨结节上外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一般无疼痛,极少发生嵌顿。腹股沟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其疝内容物经腹股管突出,可进入阴囊,外观呈椭圆形或梨形,在回纳后按压深环不再突出,其发生嵌顿的机会较多。斜疝分为可复性、嵌顿性及绞窄性。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治疗(疝带、疝托)、手术治疗(疝修补术、疝囊高位结扎术、疝行成术等)。二、股疝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常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表现为一个半球形突起,易发生嵌顿。易复性疝症状轻微,部分病人在久站或注入腹膜透析液时感患处疼痛,如发生嵌顿时局部疼痛明显加重,并出现机械性肠梗阻表现。另外,股疝应与腹股沟直疝及斜疝鉴别。股疝一旦确诊,建议手术治疗。三、切口疝和脐疝切口疝发生于腹壁置管切口处。主要由于营养不良或缝合技术缺陷所致。切口疝主要表现为腹壁切口处膨隆,站立或用力时明显,极少发生嵌顿。脐疝多见于少儿,也见于中年经产妇。对于切口疝及脐疝病人,鼓励佩戴弹力腹带。
编辑:周长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ocefugugoushan.com/ajxfggn/6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