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
是“十四五”开局之年
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元年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知史以明鉴,方能不忘来时路,直面新征程
今天,我们为您讲述“梅花院士”陈俊愉先生的故事!
用梅花精神作梅花事业
志在把中国从“花卉资源大国”变成“花卉强国”
潜心研究傲骨梅,留得梅香满人间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校友
“梅花院士”陈俊愉先生
人物简介
陈俊愉(-),安徽安庆人,中共党员、民盟盟员、丹麦归侨。著名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家、园林教育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园艺系及园艺研究部。曾任四川大学园艺系讲师、复旦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年毕业于丹麦哥本哈根皇家农业大学园艺研究部,获荣誉级科学硕士。并于年7月回国,曾任武汉大学副教授、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教授兼副系主任,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教授兼副、正系主任,曾兼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2届林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研究员等。
年回国后,陈俊愉院士曾受到地市级以上表彰9次。年获武汉市三等防汛功臣称号。他主持的科研成果“金花茶基因库建立和繁殖技术研究”获年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年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编写的中国梅花品种的研究著作——《中国梅花品种图志》,获得年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年第6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年因创造并应用地被菊新品种,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的论文《中国梅花的研究——中国梅花品种的分类》被中国园艺学会评为《园艺学报》30周年优秀论文,年获二等奖。因“金花茶等珍稀濒危花卉种质资源之保护与利用”成果而获年中华绿色科技银奖。因工作成就突出,获年首批政府特殊津贴。年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年8月,时任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腊梅分会会长的陈俊愉,被任命为国际梅品种登录权威。这是中国首次获得国际植物品名登录殊荣。
1
钟情花卉,矢志报国
年9月,陈俊愉先生出生于天津,出身优越的陈先生从小衣食无忧,但他并没有安于现状。出于对花卉事业的热爱,中学毕业时坚定报考了金陵大学园艺系,年在金陵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园艺系助教,自此开始从事他梦寐以求的园艺研究。抗战期间,陈俊愉先生随金陵大学西迁至盛产梅花的成都,后任四川大学园艺系讲师,完成了《巴山蜀水记梅花》的研究。年,陈先生担任复旦大学农学院副教授,不久考取了公费留学生,赴丹麦攻读花卉园艺学。
陈俊愉院士青年时期照片
年,陈俊愉先生毕业于丹麦哥本哈根皇家农业大学园艺研究部,获荣誉级科学硕士。同年7月,他毅然携妻带女回国,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先后担任武汉大学副教授、教授,华中农学院园艺系教授、系副主任。年借调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后留任北京林学院园林系教授、系副主任、院科研生产处处长,并兼职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研究员。年后任园林系主任、名花研究室主任。曾兼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林科评议组成员、林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陈俊愉院士青年时期照片
2
艰苦岁月,初心不改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年,陈俊愉先生随学院被下放到云南。虽然云南梅花好且多,可他却无闲情欣赏。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一直默默地坚持着。他知道,事业需要他,祖国需要他。
直至年,全国上下,拨乱反正、百废待兴。陈俊愉教授心中被压抑的梅花情结始得舒展。他抖落泼在他身上的污泥浊水,精神焕发地重新开始了他的梅花研究!虽然当时面临资料遗散、图片丢失、选育的梅花抗寒品种也被付之一炬的窘境,但是,他以空前的热情,组织全国各地的梅花专家协作,仅用6年时间就完成了武汉、南京、成都、昆明等全国各地梅花品种的普查、搜集、整理,并进行了科学分类。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大型梅花档案——《中国梅花品种图志》。这部学术著作配以彩色照片,图文并茂,向世界园艺学会展示了中国独有的奇花并获得承认,奠定了学术基础。
陈俊愉院士考察梅花品种
在《梅花漫谈》一书自序中,陈教授曾这样述说自己当时的心情:
“回忆自年开始研究梅花,到第一部专著交稿,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坎坷而漫长的道路。为了梅花,笔者曾付出多少心血,受过多少批判?现在好了,乌云早已散去,前景无限光明。对于如此‘以韵胜、以格高’,浑身充满坚韧奋斗、不屈不挠精神而又苍劲似铁、明丽如霞、芳馨若兰的梅花,我将研之究之,经之营之,培养专才,著书立说,终其余生,孜孜以求,务使我国梅花的学术研究和生产事业能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作为世界‘园林之母’的一粒珍珠,大放异彩于全球。”
陈俊愉院士考察梅花品种
3
俯首躬行,以身作则
陈俊愉先生始终对国家的园林事业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按照国际惯例,每一种植物的栽培品种都需在国际上进行正式登录,才算拿到了在国际上通行的“绿卡”。在国际上,植物品种登录权威早已经有无数个。美国最多,有几十个。其次是英国,也有二十个左右,就连印度都有,而号称植物资源宝库的中国却没有一个,陈先生心有不甘。对于如何争取登录权,他一无所知,国内其他人也知之甚少。他先是试探着写信到美国,而后又是加拿大、英国。几经周折,最终才算找到了“庙门”——国际园艺学会的栽培植物命名与国际品种登录委员会。按照要求,陈先生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精心准备了各种材料,还寄去了自己主编出版的《中国梅花品种图志》著作和公开发表的有关梅花研究的论著目录。
毕竟是第一位中国人的申请,这引起了国际园艺学会的高度重视。三次国际高端会议之后,中国人的申请终于获得了世界上的承认。为了梅品种的登录,陈先生四处奔走,武汉、南京、青岛、无锡……为了确定一个名字,鉴定一个品种,都要花费很多心血。在陈先生白手起家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终于获得了第一个植物品种的国际登录权。中国有了第一个植物品种登录的国际权威。梅(含梅花和果梅),成了我国第一个拥有国际登录权的植物种。从此,国际园艺学会不仅正式确认梅是中国独有的奇花,还以梅花的汉语拼音“Mei”,作为梅的世界通用名称,并出版了中英双语版的《中国梅花品种图志》。多年来,他主持公开出版了多部已经认证的梅品种著作,正式登录的品种超过多个。陈先生所做的所有,都是为中国争光,为中国在国际园艺界争得一席之地。
年陈俊愉院士在武汉
陈先生还对植物园的工作非常重视,认为植物园的工作非常重要,不但要做好植物资源的收集展示工作,还要做好科普工作,教育陶冶好广大青少年,增强群众对园艺、植物和环境的热爱。从年起,先生几乎每年都要抽出时间去北京植物园,或是指导工作,或是为梅园的建设出谋划策,或是为植物园的梅花品种进行现场登录,或是担当“科普志愿者”,为青少年普及梅花知识。梅花盛开的季节,先生还会召集专家们,在花丛中赏梅。年4月15日,陈俊愉先生到北京植物园赏梅,园中的梅花疏枝横斜、暗香浮动,先生非常兴奋,说道:“我要活到岁,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年9月陈俊愉院士在北京植物园
4
教书育人,桃李芳菲
投身园林教育半个多世纪,陈俊愉先生倾心育人、桃李满天下。由于文革之前,这个学科只有北林有毕业生,改革开放以来这个专业领域的政府行政领导干部、各地学科带头人,特别是当时极其匮乏的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才,几乎全被陈俊愉先生的学生所“垄断”,陈先生的学生多已是教授、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成为我国园林事业的中坚力量,成为独有的“北林园林现象”。这一美丽的“风景”也让陈俊愉先生享有极高的教育家声誉。他用严谨的治学风范、爱生如子的慈祥爱心托起的一批批园林学子,都在岗位上担当者社会职责。
他在《九十感言》中第一条就说:
“教书先要教人,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教学和科研中去”。
他身体力行,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年,90岁高龄的陈先生给名北林新生做入学讲座,老先生坚持站着讲了四个小时,从“仁义礼智信、德智体美劳”十个方面给学生上了大学第一课,得到学生们的热烈反响。
陈俊愉院士与博士生记载地被菊品种
陈俊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