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应邀飞往贵阳,参加贵州省医举办首届胃肠道微创外科论坛,论坛的名字叫“阳明论道,技艺求精”。
在飞机上,习惯地打开自己的电脑看看准备在论坛上要讲的PPT,又转眼看一下论坛的主题,“阳明论道…”忽然间,意识到:贵阳,这里曾是思想家、军事家、书法家之集大成者——王阳明的“龙场悟道”之地,更是世界上“王学”追随者的“朝觐”圣地!
飞机在万米高空中穿行,思绪也穿越年…
也许会你问,“王阳明”何许人也?
其实,王阳明真正的名字叫王守仁,是浙江省余姚人,自称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那他与贵阳有何关联呢?
我们还是穿越回多年前的明朝说起,
当时的王阳明考上过举人,中过进士,在金陵帝都为官多年,是位有才识,见过大世面的人物,后来官任兵部主事(与今日的国防部相当吧),但因小事得罪了掌印太监刘瑾。被人所陷,激怒了明朝皇帝,当时那还了得,被当众臣扒下裤子,大打了40大板后,贬官发配到千里之外的贵州的龙场驿站做个驿丞(可能没有9品芝麻官大)。
一个从繁华之都,突然间坠落至荒山野岭,当时的王阳明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与苦闷之中。
或许,受苦受难就是人生的老师。在贵州穷乡僻壤的龙场(王在此,也仅有3年,宦官刘瑾终因做恶多端被判以凌迟),王阳明对人生、对社会深深的思索,终于悟出了结果。他提出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学说。这便是中国哲学史上有名的“龙场悟道”。
王阳明的学说明确反对由宋朝以来一统天下的朱熹之“知先行后”论,反对道学家崇尚空谈、言行不一的作风。这在当时,王阳明的学说对于解放人的思想,使人敢想敢做起到了星火燎原的作用。
王阳明的学说一经提出,便受到了众多有识之士的追捧。从明以来,至今天,从中国到东亚及至世界发展了一个著名的“王学”。
那么,什么是“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呢?,
这是哲学的概念,对其的理解可能有多种多样,人的层次不同,角度不同可能理解也不同:
有人理解“格物”,就是一个选择,比如说,面对一件事情,有两种或者更多的选择,怎么做,就是一种选择,选择任何一种,可能都会有不同的结果,不同的结果也会造成不同的收益或结局。
当然,还有人理解“格物”:就是用一种的框框对物体之约束。对于人来说,生存于社会受法律之约束,若归依佛门是接受戒律;同样日常生活也要符合规矩。这都是格物。
致知:就是获得完善的知识,可阐明事物的明白本来面目。
还有人认为“格物致知”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就像一颗种子必须先被埋在土里不动,在温度与水份营养的作用下,种子会慢慢地吸收营养,然后生根发芽一样。这是一个从必然王国,走进自由王国的过程。
作为外科医生,如何理解“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呢?
就像治疗“疝气”一样。
在腹股沟管,疝是如何发生的,对其病因,人类是不断地去“致知”。
“知与行”,对外科临床,才更要真正要“合一”,从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治疗与观察,对疾病才不断地知晓。
疝的治疗从加强外环口,到加强内环口;从腹股沟管的前壁到加强后壁;从常规的开放手术,到腔镜手术;从前入路,到后入路。一个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
呵呵,了不起的王阳明!
忽然,机上空姐的广播响起:“尊敬的乘客,我们的飞机已开始下降,请收起小桌板和电子设备….”
这次的穿越也要着落到此,伙伴们,下次再接着谈!
(欢迎指教,若有问题请留言!)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