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到朋友电话。
问:我爸肩周炎犯了,疼的睡不着觉,扎针输液快10天了,症状缓解不明显,咋办?
答:拍片了?确定是肩周炎?
问:反正按肩周炎治的,拔罐、放血、扎针都做了,做完轻松一会,后面还是疼!
答:那要不拍个颈椎核磁看看?
医院骨科就诊。颈椎MR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反曲,颈椎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颈3╱4椎间盘突出(中央型),颈4╱5、颈5╱6、颈6╱7椎间盘膨出。诊断:颈椎病。给予甲钴胺营养神经,西乐葆缓解疼痛,后期缓解不明显可考虑手术治疗。老头一听这话吓得,坚决不做手术。还是去小汪那看看保守治疗吧?
问诊:左侧手臂酸胀疼痛,外侧为主,尤其是长时间下垂后,遇冷加重,夜间无法正常翻身,左侧肩胛骨内侧疼痛不适。阅片示患者右侧压迫明显,但临床症状表现在左侧。
查体:左肩关节活动不受限,颈部前屈可,后仰受限,左右侧旋转受限,尤以左侧旋转时手臂酸胀不适明显,左侧肩胛骨内侧可触及一明显压痛点。
处方:风池(双)、颈百劳(双)、大椎、肩井(左)、肩胛骨内侧压痛点(温针左+红外线)、曲池(左)、合谷(左)。
治疗一次,疼痛较前缓解,治疗第二次,停用止疼药。
第三次加推拿及牵引治疗。阅片示症状与体征不符,再次查体:臂丛神经牵拉试验(-),结合临床症状在前斜角肌处给予压迫,疼痛明显并伴有轻微过电感,考虑胸廓出口综合征,给予前斜角肌局部推拿松解并颈部牵引、针灸治疗,疼痛明显缓解,后停止治疗,口服甲钴胺继观。
定义
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outletsyndrome,TOS)是胸廓出口区重要的血管神经受压引起的复杂的临床症候群,又名前斜角肌综合征、颈肋综合征、胸小肌综合征、肋锁综合征、过度外展综合征等,是指胸廓上口出口处,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臂丛神经、锁骨下动静脉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上肢血管、神经症状的总称。
臂丛神经周围解剖结构
临床表现
神经受压表现:自觉患侧颈肩部酸痛无力或有刺痛、烧灼感和麻木感,颈痛和麻木向肘部、前臂及手的尺侧放散。主要表现为骨间肌、小鱼际肌瘫痪,并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少数病例有大鱼际或前臂肌力减退、前臂及手部尺侧感觉障碍。
血管受压表现:一般无患肢严重循环障碍,仅部分病例自觉患手发凉。
常见典型检查方法
西医用药治疗
对早期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可通过休息和适当的体位来治疗。即患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将双上肢交叉抱于胸前并略抬双肩的体位,有利于使臂丛神经处于放松位。必要时给予封闭疗法(用醋酸曲安奈德2ml加0.5%布比卡因2ml封闭痛点,每周1次,连续4~6次)。同时可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B6及甲钴胺等药物。
问
题
其实在这里我有一个疑问?胸廓出口综合征是指由两侧第1肋包围的胸廓出口周围,臂丛和锁骨下血管遭受压迫而引起的综合征。可在胸廓出口处引起压迫的骨性结构有颈肋、第1肋骨和锁骨、前斜角肌、中斜角肌、锁骨下肌、胸小肌等可构成肌性压迫。(本文主要讨论前斜角肌综合征。)而颈椎病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下女性;颈椎病疼痛多以颈肩部为主,本病以手部麻痛为主;颈椎病很少有大小鱼际肌萎缩,没有血管受压体征。上临床收治的第一个病人颈椎核磁确诊颈椎病,患者症状是以前臂内侧及腋下疼痛明显,上级大夫考虑是臂丛神经受压给予的局部封闭配合电针颈部神经根出口,疼痛缓解。此患者男性,年龄大于50岁;朋友父亲男性,年龄65岁。本病的发病人群是否局限于40岁以下女性?颈椎病和前斜角肌综合征临床症状会重叠吗?
冰台针灸
点击上方“昆明治疗儿童白癜风白癫疯医院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