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小程序观看视频
简要病史男患62岁,因「腹痛1月」入院
诊断:1.双侧腹股沟疝2.不完全性肠梗阻
查体:左侧腹股沟区可见包块突出,大小7*10cm,进入阴囊,难以回纳,右侧腹股沟区内环口薄弱。
CT示左侧腹股沟疝,B超示双侧腹股沟疝
血常规、生化、凝血未见异常心肺功能无异常
拟行「腹腔镜双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TAPP)」
手术适应证:
?能耐受全麻下气腹的成人腹股沟疝病人(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复合疝、双侧疝);
?难复性疝(包括滑动疝);
?复发疝。
应谨慎对待的病例及手术禁忌:
?年龄超过80岁应相对谨慎;
?各种原因导致有中量以上腹水者;
?多次腹腔内手术或曾有腹膜炎,估计腹腔粘连严重者;
?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全麻和气腹者。
麻醉方式:
?气管插管全麻;
?形成气腹后血液中CO2水平会升高,需要机械通气加以及时清除。
患者体位:
?头低脚高10~15°平卧位;
?双手收起。
整体手术站位布局:
?主刀立于病人患侧的对侧进行操作;
?助手立于患侧或头侧持镜;
?台上护士位于手术台下方稍偏主刀对侧;
?监视器置于手术台下方正中稍偏向患侧。
第一步:放置套管
?观察孔(10~12mm),一般位于脐上方0.5~1.0cm处;
?操作孔(5mm),分别位于左、右侧腹(平脐或脐水平以下0.5~1.0cm,半月线外侧1.0~2.0cm)。
腹腔探查:
?鸟瞰腹腔全貌;
?观察前下腹壁纵行的五条皱襞;
?观察双侧腹股沟区,明确疝的类型、有无疝内容物等;
?若为斜疝,可经疝环进入疝囊内观察疝囊情况。
第二步:「画眉毛」,切开腹膜
?将疝环视如眼睛,在疝环上方水平切开腹膜;
?一般位于疝环上方1.5~2.0cm;
?内侧不超过脐内侧襞;
?外侧达髂前上棘内上方。
注意事项:
?腹膜切开线不需过长,足够游离间隙则可;
?采用「气化腹膜前」方法(切开腹膜,使气体充入),避免损伤腹壁下血管。
第三步:立「山头」,分离两个间隙
?先游离Retzius间隙(膀胱前间隙)和Bogros间隙(腹股沟间隙);
?两个间隙游离后疝囊犹如山头一样立于之间;
?「山头」内侧面较为陡峭如悬崖,外侧面则平缓如坡。
注意事项:
?勿「直奔主题」,急于处理疝囊;
?游离Retzius间隙时,要将脂肪组织拨向膀胱方向;
?在耻骨梳韧带外侧有「死冠」血管,接近「死冠」处,Retzius间隙的分离可暂停。
第四步:「拉山头,走山脊」(分离疝囊)
?左手牵拉疝囊上端(拉「山头」)把握张力和方向;
?右手沿疝囊上方的「山脊」向皮肤侧分离疝囊。
斜疝疝囊的处理:
?完整游离疝囊;
?先向疝囊上方及两侧面分离,再沿「山脊」走到底,发现疝囊顶端与精索的附着点,用电刀分离,看清层面和分界线,将疝囊与精索的附着一一分离。
关键点:
1.切开「精索内筋膜」,否则不易拉动「山头」;
2.保持拉「山头」的张力和方向,否则容易走错层面。
斜疝疝囊的处理:
?「T」形切开横断疝囊;
?巨大的斜疝疝囊和阴囊疝;
?复发疝,疝囊周围粘连较重,层次不清;
?需要利用部分疝囊的腹膜以减少关闭腹膜时的缝合张力。
具体方法:
1.先纵型切开疝囊3cm~4cm;
2.再横行做水平切断(环状)。
直疝疝囊的处理:
?找到疝囊与腹横筋膜之间的层面;
?通过过左右手的对抗牵拉,可将疝囊完整分离下来;
?若直疝较大,宜将缺损处的腹横筋膜(假疝囊)内翻,固定至耻骨梳韧带或内侧的腹直肌边缘。
第五步:精索去腹膜化
?继续高位游离疝囊,分离与精索相连的腹膜;
?精索与腹膜分离的长度要求为5cm~6cm,目的是使补片可放置于精索和腹膜之间。
第六步:放置补片
?先用分离钳将腹膜切开线上方的腹膜牵拉出适当的间隙;
?补片的大小约15cm×10cm;
?补片的范围要覆盖整个「肌耻骨孔」;
?补片放置要平整,犹如一面「墙」站起来,下缘不能卷曲。
第七步:缝合腹膜,关闭穿刺孔
?缝合腹膜是TAPP手术的难点之一;
?利用「陈氏三尾锚状结」可以降低缝合难度;
?注意左手的「动」与右手持针的相对「不动」,即左手用腹膜的一个「面」去找右手针尖的一个「点」;
?将旋转手腕的间断运动改为直针的连续穿越;
?拉线的方向要与腹膜切开线平行。
观察孔套管放置
腹腔探查
腹膜切开疝囊T形切开
总结第一步:放置套管
第二步:「画眉毛」,切开腹膜
第三步:立「山头」,分离两个间隙
第四步:拉「山头」,走「山脊」,分离疝囊
第五步:精索去腹膜化,扩大分离
第六步:放置补片
第七步:利用直针和陈氏三尾锚状结缝合腹膜,关闭穿刺孔
编辑:刘海洋投稿及合作:liuhaiyang1dxy.cn题图:站酷海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