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片单位:医院
病理号:
-2(宫腔肿物)、
-15(右主韧带肿物)
患者女性,55岁,主因“间断性阴道出血2年半,发现左锁骨上肿块2月余”入院治疗。我院-11-3超声:左颈部至锁骨上多发肿大淋巴结,左附件区占位,性质待定,右侧骼血管旁多发淋巴结,倾向转移。盆腹CT:左附件区囊实性占位,48*58mm,右附件区饱满。于我院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
大体检查:子宫大小9×6.5×3cm,临床已沿前壁打开子宫,宫腔深4.5cm,宫颈管长3cm,宫颈外口直径3cm,前壁肌层厚2.8cm,于宫腔内见一隆起型肿物,大小3.5×2cm,高出内膜0.3cm,切面灰白实性质硬,肉眼累及浅肌层,肿物侵及肌层最厚处约1cm,该处肌壁厚2.8cm,近右侧宫角处浆膜处见一灰白结节,最大径0.8cm,灰白实性质硬。(右附件)输卵管长5crn,直径1.2cm,伞可见;卵巢大小3×2×lcm,表面尚光滑,切面朱见特殊。(左附件)输卵管长5cm,直径lcm,伞可见;卵巢已大部分为肿物取代,肿物大小10×8×7cm,附完整包膜,临床已切开,切面灰黄灰白实性质地中等,局灶囊性变。
免疫组化结果:阳性:CK(+)、CK7(+)、TTF-1(+)、PR(弱+)、P16(+)、CA-(+)、PAX-8(+)、CEA(散在+);
阴性:CK20(-)、CDX-2(-)、P63(-)、CA(-)、AFP(-)、ER(-)、WT-1(-)、NapsinA(-)、ALK(-)、ROS-1(-)。
穿刺最终诊断:结合形态首先考虑:肺来源的腺癌,但穿刺标本有限且结合病史不能完全排除其他器官来源,如(子宫及甲状腺等)的肿瘤,请结合临床情况综合考虑。
手术切除大体标本:穿刺结果后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于子宫宫腔内见一隆起性肿物,大小3.5*2cm,高出内膜0.3cm,切面灰白实性质硬,肉眼累及浅表层。左卵巢大部分为肿物取代,肿物大小10*8*7cm,切面灰白灰黄实性质地中等,局灶囊性变。
免疫组化结果:阳性:CK(+)、CK7(+)、TTF-1(+)、PR(弱+)、P16(+)、CA-(+)、PAX-8(+)、CEA(散在+);
阴性:CK20(-)、CDX-2(-)、P63(-)、CA(-)、AFP(-)、ER(-)、WT-1(-)、NapsinA(-)、ALK(-)、ROS-1。
读片会意见:子宫内膜混合性癌,子宫内膜样腺癌(2级)伴少量浆液性癌(约10%),侵及肌壁深肌层,并延及子宫下段及宫颈管间质。左侧圆韧带及右侧主韧带可见癌,双侧卵巢及双侧输卵管均可见癌累及。
肿瘤病理分期:pT3b。
病理图片
知识链接
子宫内膜样腺癌,由子宫内膜样腺体构成,特征性的图像是出现腺管或绒毛腺管状结构,被覆的是复层柱状上皮;分化好时与不典型增生的鉴别是间质的消失和腺体结构改变包括融合、筛状和绒毛腺管状等。伴有突出的腺体结构改变以及种种上皮的化生-增生-癌时则形成各种亚型包括鳞状型、绒毛膜管型、分泌型、纤毛细胞型等,其分化程度仍按照腺体结构分级。
浆液性腺癌,又称为浆液性乳头状癌(SPC),属于II型内膜癌,侵袭性强。病变的子宫有时候外观正常或仅呈息肉状,甚至萎缩,内膜并不增厚,瘤组织的肌层浸润和子宫外播散肉眼不明显,需要仔细观察并广泛取材,以免不恰当的分期。
第一例-北京市第次病理读片会
第二例-北京市第次病理读片会
云病理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