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大揭秘
新生儿的30个正常现象
攻略
爸妈
在手
不愁
HAPPYEVERYDAY
10月怀胎,一朝分娩,终于见到可爱的小宝贝了!新生命的降临,给家庭带来无尽的喜悦。一家人分分钟钟牵挂着宝贝的一举一动,但对缺乏经验的新手爸妈来说,面对那个小小的人儿还手足无措,宝贝的一些表现常常让新手父母琢磨不透:宝宝这样是什么意思?宝贝这样正常吗?宝贝生病了吗?
现在我们来向大家细讲一些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快来看看吧!
新手爸妈看过来:
你家宝宝是否有以下症状或表现呢?
1.新生儿肚子大
这是由于腹肌发育不完善,腹壁比较松弛而受胃肠空盈的影响所造成的。有的家长常常把宝贝的腹部膨隆误认为是腹胀,其实是正常现象。
虽然宝宝容易因为啼哭、吃奶等容易吸入更多空气,但家长只要观察宝宝能吃能睡精神状态良好肚子摸起来软软,就不用担心。
不过当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受时也会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腹胀,但通常还会伴随皮肤过敏、腹泻等其他不适症状,这时家长们就要排查并对症处理。
2.吐奶、溢奶
新生儿宝宝胃呈水平位,胃容量小,吃奶过多、过急,很容易溢奶或者吐奶,是常见的现象。
建议宝妈尽量采用坐喂、半卧位等姿势哺乳,防止婴儿吸入大量的空气。
记住哦,喂奶后,及时拍嗝,宜采取右侧卧位,大部分宝宝在6个月左右逐渐改善。
3、红色尿
有些宝宝在出生几天后,排出的尿液总会看见淡淡的红色,这是因为新生儿白细胞分解过多,造成尿中的尿酸盐排泄过多引起,属正常现象,几天后会自行消失,这不是病态,无需担心。
4、新生儿粪便
大部分新生儿会在出生后的12到24小时内第一次排便,称为胎便,是胎儿在子宫内形成的排泄物,为墨绿色粘稠状。
吃母奶的新生儿正常粪便颜色呈金黄色,质软而均匀,略带酸气味,次数较多,一天可有4~6次。吃牛奶或奶粉、奶糕的新生儿粪便呈淡黄色,质较干,次数较少,甚至每天1次或隔1~2天次。在气候和环境温湿度变化较大时新生儿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可有所增多,粪质较稀,并带翠绿色或不消化的奶块。
5、诞生牙(出生牙)
诞生牙是指一出生就萌出的牙齿,是正常乳牙的过早萌出。
由于萌出太早,多数牙根尚未发育,常常是软软的,并很松动。如果因极度松动影响婴儿哺乳或有可能脱落而被婴儿吸入气管造成危险时,则应该及时拔除。
如果不松动,则应该保留,因为该牙为正常乳牙,拔除后就不会再长,以后可能造成乳牙缺失。
保留的诞生牙由于多长在下颌,有可能在吸吮时对舌系带造成摩擦而导致溃疡。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调磨诞生牙或改用汤匙喂养,溃疡处涂用药物治疗。
6、先锋头(产瘤)
胎儿经过产道娩出时,因头部受压引起头颅软组织内血液循环受阻而致的变形。因胎头大于产道,在产道扩张过程中胎头受软组织压迫,静脉回流受阻,水分外渗造成头皮软组织水肿,即先锋头或称产瘤。
初产妇由于产道较紧,故第一胎头位娩出的新生儿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先锋头。
头顶较长呈橄榄形,指压有凹陷痕,水肿可随侧睡方向而改变。一般生后2~3天就被吸收,个别需6~7天消退,无需治疗。
7、脐疝
常见于正常新生儿中,一般在脐带残端脱落后脐部渐增大,内容物可以是肠段中大网膜。哭闹时可增大,多数婴儿在1~2岁内能自愈。特大脐疝可行手术处理。这类婴儿避免剧烈哭闹。
8、新生儿鞘膜积液
往往在新生儿终末期发生,以后渐增大,多为单侧性,不伴有腹股沟疝,一般数月后都能自愈。
9、新生儿隐睾
绝大多数男性足月新生儿在出生时已下降,但少数下降延迟或有部分会停滞在腹股沟内。未下降时应该动态观察,如在1岁内不下降需手术治疗。
10、新生儿汗疱疹
炎热季节常在前胸,前额等处见针头大小的汗疱疹,又称白痱。因新生儿汗腺功能欠佳所致。
11、蒙古斑
一些新生儿在背部,臀部,常有蓝绿色色斑,此为特殊色素细胞沉着所致。俗称青记或胎生青痣。多数在2~3岁消退,个别7~8岁时自然消退。
12、Hayleguin色变
正常新生儿在改变体位时可出现体位上下的肤色变化,交界明显,如婴儿左侧卧时,右侧上层肤色呈少血的苍白色,左侧下层的肤色则呈多血的鲜红色。当向相反方向侧卧时,肤色又交换过来,称为Hayleguin色变。
13、新生儿神经反射
正常足月儿,在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没发育完善,可出现病理性反射,如巴氏征,不属于病理性。
14、马牙
在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由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积留所形成的黄白色小颗粒,俗称「马牙」,数周内可自然消退。不可擦拭或挑破,以免发生感染。
15、螳螂嘴
新生儿两侧颊部各有一隆起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有利于乳汁吸吮。螳螂嘴属于新生儿正常生理表现,不可擦拭或挑破,以免发生感染。
END
新手爸妈学到了吗,下期我们继续讲解《宝宝问题大揭秘——新手爸妈必入攻略(下)》,不见不散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