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上皮型腹股沟疝
鞍结节腹股沟疝
非典型腹股沟疝
后颅窝腹股沟疝
间变性腹股沟疝
小脑幕腹股沟疝

Patient,今天手术你准备好了吗

先讲一个真实故事!

患儿,男,2岁,体重11kg。诊断左腹股沟斜疝,在基础麻醉联合局部麻醉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由于家长未按医生嘱咐在术前给患儿禁食,术日患儿食用一袋牛奶(约ml),麻醉前也未给医生讲明。按常规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3mg,入手术后肌注氯胺酮55mg,患儿严重哭闹,约5分钟后突然咳嗽、呃逆、恶心,随之发生呕吐,立刻将患儿头侧向一边,因吸引器尚未准备,以手指从嘴中套出部分呕吐物,此时患儿呼吸停止,面部发绀严重,测脉搏约左右,迅速准备氧气并气管插管,但喉镜窥喉时发现咽部分泌物较多,无法暴露声门,备好吸引器吸净呕吐物并插入气管导管后,患儿心跳已停止。因未建立静脉通路,从气管注入肾上腺素稀释液0.5mg,阿托品1mg,地塞米松5mg,纯氧手控呼吸并胸外心脏按压,心博仍未恢复,继续肾上腺素2mg,阿托品1mg气管内注入仍无效,终因抢救无效死亡(源于:左云霞教授讲课)。

今天不讨论这个病例,我们可以作个假设:如果孩子不喝那一袋奶,如果孩子的家长告诉麻醉医生小孩喝奶了,如果麻醉医生在手术前多问家长几句话,如果麻醉医生采用了气管插管全麻......

可惜没有假设和如果,一个活生生的可怜孩子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所有人的肠子都悔绿了!

手术前病人如何准备呢?

(一)谈谈手术前禁食水

首先我想让大家知道或者我想给大家灌输一个理念:麻醉医生的话就是圣旨!有些人觉这话讲得过了,有些人一笑了之,但是我觉得您还是好好听清楚了,麻醉医生对禁食要求直接关系到你的生命安全!前面的小患者麻醉事故就是因为把麻醉医生的话当成耳旁风酿成的恶果!我曾经不止一次的遇见这样的事情,我交代明天手术的患者从今天夜间12点以后不要吃饭也不要喝水,你猜怎么,第二天8点手术室护士准时接病人时问他禁食情况,他竟然吃了两个苹果!还理直气壮的争辩道:苹果也不是饭!令我啼笑皆非。

麻醉前禁食、禁水至少6h是麻醉学的传统概念和常规要求。现在我们认为:①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禁食、禁水时间,以满足病人的舒适感和减轻麻醉前的应激反应;②麻醉前4h进清流汁对胃液pH和胃内容量无影响。而术前2h~3h进软食并不影响胃液pH和胃内容量,但术前应禁止食入固体食物;③多数人认为小儿术前2h摄入5ml·kg-1清流质对门诊或住院病人都是安全的;另外小儿术前给予一定量的糖水或果汁,不仅解除饥饿感、稳定情绪,而且有助于防止低血糖和脱水。

对于成年人禁食水任务的完成似乎不成什么问题,除非他误解“水果不是饭”或者不重视。而对于小婴儿或者孩子来讲手术不是第一台或者手术延后导致饥渴哭闹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家长一定要头脑清醒,不要心一软把孩子生命安全于不顾。正确的方法是:征求麻醉医生意见,不要轻易给孩子偷偷吃喝东西!目前小孩2小时前喝清饮料也不是每个医生都能接受的观点,再说清饮料很多人认识不清。据悉,国内首个术能饮料专为病人手术前后提供能量营养补充,以减轻患者禁食禁饮期间的不适,并医院的小卖部(嘿嘿,这个产品我没见过也没喝过,也不是广告,只是感觉对患者有益而已)。

可怜的孩子饿的大哭怎么办?

(二)手术前吃药打针的事

麻醉医生说了不允许患者吃饭喝水,所以患者的抗高血压的药物手术当天没有服是常见的事情,甚至某些外科医生也是这么干的!究竟哪些药该吃还是不该吃呢?

一般来讲高血压病人术前处理,凡舒张压持续超过90mmHg者,不论年龄大小,均应给予抗高血压药治疗,收缩压降低原血压水平20%。对舒张压超过mmHg者,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必须延续到手术日晨,以防止术中血压剧烈波动而诱发心力衰竭或脑血管以外。对高血压并存心肌缺血者,术前应重点加强心肌缺血的治疗,必要时择期手术需推迟。

糖尿病人择期手术病人术前空腹血糖应控制在8.3mmol/L以下,最高不超过11mmo/L,或餐后血糖不超过13.8mmoI/L。对术前口服降糖药的病人,应于术前1天改用正规胰岛素控制血糖;术前已使用胰岛素者,接受小手术时可继续原治疗方案;对于术前使用长效或中长效胰岛素的病人,最好于术前1?3天改用正规胰岛素,以免手术中发生低血糖,合并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病人,应禁止行择期手术,对于急诊手术病人,应考虑是否有酮症酸中毒,以及中毒程度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对一个月以前曾较长时间应用皮质激素而术前已经停服者,手术中有可能发生急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不全危象,因此术前必须恢复使用外源性皮质激素,直至术后数天。

因此洋地黄、抗高血压药、胰岛素、皮质激素和抗癫痫药,一般都需要继续使用至术前,且日常用药时间点建议不变,用少量的水服下!

正在施行抗凝治疗的病人,手术前应停止使用,并需设法拮抗其残余抗凝作用。抗血小板药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出血时间延长,长期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还可以降低凝血酶原产生,导致出血时间延长。口服阿司匹林的病例仅测量出血时间并不能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出血时间在停用阿司匹林3天以后即可恢复正常。但血小板功能在停用一周以后才能完全恢复,其它非激素类(NSAID)抗血小板药物在停药1-3天后血小板功能恢复正常,因此临床不宜单纯以出血时间作为判断抗凝血药物治疗的病人能否接受锥管内麻醉的依据,一般来讲停用阿司匹林7-10天以上较为安全。

病人长期服用某些中枢神经抑制药,如巴比妥、阿片类、单胺氧化酶抑制药、三环抗忧郁药等,均可影响对麻醉药的耐受性,或于麻醉中易诱发呼吸和循环意外,故均应于术前停止使用。安定类药(如氯丙嗪)、抗高血压(如利血平)、抗心绞痛药(如β2受体阻滞药)等,均可能导致麻醉中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甚至心缩无力,故术前均应考虑是继续使用、调整剂量使用或暂停使用。

这里重点谈谈利血平,降压药利血平由于其价格低廉,目前还是有一定的市场。最近麻醉前访视经常遇到高血压患者使用利血平的情况,从而多次将择期手术延后,手术医生很纳闷,不就是个降压药,有那么危险吗?

利血平是一种递质耗竭剂,它可消耗体内儿茶酚胺的储存,使服用该药的病人对麻醉药的心血管抑制作用非常敏感,术中很容易发生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如果术中出现一过性大出血或椎管内麻醉平面过高时,需要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进行兴奋代偿,但由于利血平消耗了突触传递中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而导致机体难以代偿,可能会发生难治性低血压,故而发生危险。一旦服用利血平的病人在手术中出现低血压时,使用间接作用的拟交感神经药(如麻黄碱、多巴胺)常效果不明显,若使用直接作用的拟交感神经药(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由于递质耗竭,从而受体的敏感性增加,可发生增敏效应而引起血压骤升。利血平作用缓慢,维持时间长,有报道停药1~6周后,仍发挥作用。麻醉科提醒大家,为了医疗安全,建议服用利血平的患者,择期手术术前停药1~2周,期间换用其他降压药。

(三)精神状态和适应性训练

多数病人在手术前存在种种不同程度的思想顾虑,恐惧、紧张、焦急等心理波动、情绪激动或彻夜失眠,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过度,麻醉手术耐受力明显削弱,术中或术后容易发生休克。为此,术前设法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焦急情绪也变得相当重要。对过度紧张而不能自控的病人,术前数日起即可开始服用适量安定类药,晚间给睡眠药,手术日晨麻醉前再给适量镇静睡眠药。如果手术前一晚你害怕、睡不着,请一定告诉管床医生,让他打上一针或者吃上一点安定,美美睡上一觉比什么都好!其实告诉你,手术室内麻醉医生控制着你的一切,你尽管放心,不会有任何痛苦,有可能手术室内你还会美梦一场!推荐阅读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ocefugugoushan.com/hlwfggn/75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