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
很多妈妈会出现
腰背痛
大肚腩
肚皮松弛
甚至出现疝气~~~
也许你以为这是肥胖、劳累造成的,其实还有一种原因,那就是“腹直肌分离”,这是一种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吧。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腹直肌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内,为上宽下窄的带形多腹肌,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
正常的腹直肌是这样的:
什么是腹直肌分离?
在怀孕期间和分娩过程中,随着腹部压力的增加,大多数女性腹部肌肉会出现一个间隙,这个间隙通常会在产后4~8周后逐渐关闭。对于一小部分女性,在怀孕期间腹部肌肉可能会被过度拉伸,增大的子宫会将腹肌拉长,使两条腹直肌从腹白线的位置分开,这种情况叫做腹直肌分离。
分离的腹直肌是这样的:
造成腹直肌分离的原因1、孕前腹部力量就缺失,再加上胎儿一撑,就像一根拉链被撑坏了。想避免腹直肌分离,怀孕之前,就应该做一点腹部的运动。
2、孕期激素变化
怀孕的时候在松弛素的影响下,腹部的整个肌群会大面积地往各个方向去延展,容易造成腹直肌分离。所以产后一年内是腹直肌恢复的最佳时间,因为激素还没完全褪去。
3、胎儿过大
腹部压力过大两侧的拉力也跟着变大,当拉力超过腹直肌的弹性极限时,就会像拉链坏了一样断开。
腹直肌分离的危害
1、大肚腩--腹直肌分离以后,腹部肌肉弹性就变差,产后的大肚腩就很难恢复。造成腹部皮肤松弛、影响外观。
2、腰酸疼--腹肌变弱以后,对腰背的承托力就会减小,所以就会增加腰背部疼痛的程度。造成惯性腰酸背痛。
3、疝气--严重则造成疝气。
如何辨别腹直肌分离?
在孕期,由于子宫增大,孕妈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一般产后42天会逐渐的恢复,但是一般很难恢复到和产前一样。
正常的分离距离:2厘米以内
需要改善的距离:2-3厘米
需要治疗的距离:3厘米以上
腹直肌分离在3厘米以上的,是比较严重的,有可能引起疝气。
所以产后42天,去医院做产后坚持的时候,邀请医生帮助测量一下腹直肌的恢复情况。
当然,宝妈们也可以自测一下,方法为:仰卧在床上,两腿弯曲,露出腹部。左手撑在头后,身体放松,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
然后抬起上身,感觉到两侧腹肌向中间挤压手指时,用手指测量两侧肌肉间的距离(如果感觉不到挤压,就把手指向两边挪动,直到找到紧张的肌肉)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腹直肌分离的的距离小于2指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1)站姿收腹,靠墙站立,保持中立位,后脑勺、背部和臀部贴墙,双脚距墙约30cm。
吸气准备,呼气腰椎贴墙,吸气还原。
(2)跪姿收腹,四点跪姿,肩、腕、膝、髋四关节保持垂直,脊柱持中立位,吸气小腹放松,呼气时用力内收。
(3)跪姿伸腿,继续四点跪姿。吸气准备,呼气时右腿慢慢向后伸;吸气不动,呼气慢慢收回。
当腹直肌分离大于2指时,可采取物理康复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1)改善腹直肌筋膜营养——刺激动、静脉血管壁蠕动,改善循环,改善腹直肌白线的营养。
(2)腹直肌加强——刺激一类肌纤维,改善腹直肌耐力。
(3)腹直肌张力改善——横纹肌电刺激二类肌纤维,改善腹直肌张力,增强肌肉快速收缩能力。
(4)加强深层腹横肌。
如何预防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分离可以预防吗?
可以的。
在孕期,首先要控制好体重,胎儿过大撑大子宫,是导致腹直肌分离的主要原因。所以,孕期的饮食很重要,多吃高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少吃含有脂肪和淀粉的食物。
其次,孕期要注意锻炼,散步,适量的家务,孕妇体操或瑜伽等。腹直肌分离也跟激素有关系,在产后一年内是腹直肌修复最好的时机,所以宝妈们不要错过啊!
指导专家:产后康复科主任马志敏
专家简介
马志敏
主任医师产后康复科主任
擅长孕前优生咨询,孕期营养及优育指导,尤其对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疾病、肥胖、孕期体重增长过多或过少、胎儿过大或过小等营养指导及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产后康复中心
医院产后康复中心是一家具有医疗性质的针对女性产后康复设立的专业医疗保健机构。医院优质医疗技术资源,秉承“更健康、更安全”的服务理念,针对新妈妈产后康复需求,中心设置四个版块十二种康复项目。经过专家团队系统评估,治疗各种因分娩导致的形体改变、肌肉松弛和疼痛,恢复健康体魄,重塑女性魅力。
康复-
出品:宣传服务部
文字:宣传服务部高鑫
排版:宣传服务部高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