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路在何方——
创新创业课程的构建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全民创新,万众创业背景分析,说明了创新创业是时代的需要。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质是打通高校教育整体改革的突破口,应更加重视课程教学改革,重在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文章展示了作者对于创新创业的独到见解,并呈现了对创新创业课程的构建思路和过程,探索了一条个性化的创新创业之路。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构建
一、创新创业势在必行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以及可持续增长的新动力。在国务院、相关部委的政策推动下,全国的“双创”热潮扑面而来,让我们意识到新一轮创新创业机遇已经到来......然而创新创业到底路在何方?我们如何才能当好创新创业的弄潮儿?
过去我们的想法是,营销商和用户是两个概念,用户当然是用户,营销商是营销商,但现在我们要改变观念,营销商可以成为用户,用户也可以成为营销商,所以这是对过去我们传统产业分工的模式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所以,我们应当改变创业思路,顺应时代,机智创业,尤其是在共享经济已全面铺开,人工智能时代即将来临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有创业的勇气和智慧,抓住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
二、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指导思想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到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打出了一套涉及高校课程、考核、师资建设等的改革“组合拳”。
我们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搞好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老师自己要学会开公司,还要教学生如何开公司、办企业,而是要下功夫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我做起,改变固有的教学逻辑,打破三段式教学的条条框框,实现真正的能力培养,达到教学相长的共盈局面。
三、如何开设创新创业课的思考
(一)创新创业课与职业生涯课的区别
有人说,创新创业课就是以前职业生涯课的另一个称呼。身为创新创业的导师,必须意识到该课程的核心价值,才具备当好导师的可能性。
职业生涯教育是综合性的教育活动,是引导学生规划自我的职业生涯并将其规划转化为现实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具体包括:职业生涯定向教育;自我职业潜能分析能力培养;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核心素质的培养。所以职业生涯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哪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所以创新创业教育实质是一种实用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二)创新创业必须建立在强势文化的思维模式下
要想事业成功,必须文化先行。说起文化,似乎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但要说到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受其自身文化背景的影响,那就具体了,因为文化背景影响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行动方式。当在十字路口的时候,一个人如何选择去向,其实就跟他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有相当大的关系,他受过什么样的教育,在此时此刻就真实地表现为一个具体的决策和行动。
所谓强势文化,指的是就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遵循客观规律的文化,万事皆按规律办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事求是。而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不劳而获,梦想一本万利、一夜暴富,期待救主的文化,本质上就是依赖和跟随。具有强势文化背景的人,往往尊重客观事物,注重通过自身努力不断获得知识和能力,遇事靠能力来解决和面对,是一种勇敢积极的改变世界的态度,是创新创业必须具备的文化特质。因此,个人认为,当好学生创新创业的导师,一是自身要具有鲜明的强势文化特性,二是要尽最大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强势文化精神。
创新创业导师要有大胸怀,大眼光,不断修行,有思想,有办法,有急智,淡定从容,勇敢执着,大爱于心,功到自然成。
(三)创新创业课实质是能力培养
上创新创业课的老师,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创新创业课到时底教什么。可见,在大家的眼里,创新创业是好事,但真正把它作为一门课程的时候,落地到如何教和学的问题时,就让人有些茫然……
也有创新创业课的老师被质疑,你都没有创过业,怎么去教好创业课?从事创新创业课教学的两年来,深深体会到,创新创业首先得从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开始,它的起点是创新,更准确地说,一个人有了创新的思维方式,才能在生活、学习、工作的任何时间地点,让无数的创意如泉水汩汩流淌,再加以脚踏实地的执行力,百折不挠的做事风格,创业的成功也就只是个时间的问题。
所以,创新创业课,实质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从创新到创业无限螺旋上升的过程。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任重道远。
(四)创新创业可教,但不一定是教室模式
相比其他学科,创业实践操作性很强。因此,就目前而言,创新创业课程的师资需要学术界与实践界相结合,作为导师的我们,应该把自身放在学术和实践结合的场景当中,才能真刀真枪地上战场。
创新创业课,学校需要给老师强有力的支持,帮助老师突破三个痛点:
首先,引入企业界、创投界和相关行业组织参与。在没有得到相关帮助的时候,我们的一线教师只有广泛学习,亲身实践,去创造相似的实战场景,尽可能地现身说法。
其次,大力培养和聘用校内外有过创业经验和管理经验的导师,对学校的创新创业进行指导和帮助,这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组建校内专门指导机构,还要申请得到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最后,学校要支持创新创业的老师走出去,因为创新创业课程具有时效性、实用性和应用性,必须更多地将教学场所放到实习实践基地、市场乃至企业现场,与生产线和客户线相衔接。承担创新创业的老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勇敢和睿智,创新思维,不断学习和突破,敢于奉献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投入到这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
创新创业可以教吗?当然答案是肯定的,除了上级的指导,学校的支持,教学方法是关键,有了硬件支撑,还必须做好软件,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就是在做软件,在教学中,要更加强调思维训练的重要性,设计大量有理论支撑的体验式练习,软硬件配合良好,方能结出创新创业的果子来。
(五)信息素养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性
信息素养包含了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从技术层面来讲,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人文层面来讲,信息素养也反映了人们面对信息的心理状态,或说面对信息的修养。
具体而言,信息素养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热爱生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
2、具有基本的科学和文化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
3、可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
4、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资讯。
5、无论面对何种情境,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所以,在当今的全球信息化的时代里,信息素养显得尤其重要,一个真正能够创新创业的人,一定是具有敏锐嗅觉的信息素养高的人,不管他通过什么样的通道得到信息和处理信息,把想法转化为现实落地的项目,都属于具有信息素养的人。
所以,在创新创业的教育中,本人认为,一定要加强信息灵敏度训练环节,重视促进对学生信息素养的修炼。
四、我的创新创业课程构建过程纪实
(一)自身遭遇转型,教学体系内的思维重构
学院为了适应大成都地区的产业发展需求,将我们原有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食品加工专业精减,于是协调之下,我从一个教仪器分析和食品加工的老师,顺应形势的需求,成为了一名创新创业课的老师。忐忑之余,必须正面审视课程的内涵,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思维构建。作为指导老师,必须修炼自己创新创业内功,并配合强有力的创新创业手段,才可以面对有思想有能力的学生的质疑,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从工科实践课程到人文素养课程的跨度,让我无意中当了一回“跨界歌手”!
人的一辈子就是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面对新的人文课程,在没有更多的经验可循的情况下,要有自己的定力和方向,把创新创业和实践紧密地结合到一起,课程就会向期望的方向发展。
(二)回望来路,总结提炼实战素材
当回望来路时,才发现自己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创新和创业,伴随着一路走来的经验,我的诸多经历好像在这里还能派上用场,少儿英语学校的办学经验、高级古玩鉴定估价师、高级营养师、戴氏英语留学部顾问、文创石代工作室……遇到再困难的事都挺过来了,一路上的经历告诉我,要把思想变成文字和现实,就要做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迎难而上,整理思维,组织资源,借鉴经验,寻找支撑。二十多年来,在不断探索的同时,也一直在支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