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怀孕期前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有些人会有轻微的不适,比如呕吐、便秘、腰背痛、很多人出现静脉曲张、晕厥,还有一些看似轻微的症状可能是非常严重的疾病表现,比如妊娠期急性胆汁淤积症引起的瘙痒,静脉血栓引起的下肢水肿。
孕期的不适症状:
孕早期:恶心、呕吐、疲劳感加重、头痛、尿频、便秘、眩晕或晕厥、情绪变化等
孕中期:相对舒适,腰背痛等
孕晚期:子宫增大压迫症状,下肢静脉曲张、痔疮、尿频、下肢水肿、便秘、腰背痛、仰卧位低血压、妊娠期骨盆骨关节病等等
1、乏力有些人在孕早期会觉得特别劳累,作为怀孕的初期征兆之一。引起早孕期乏力的确切原因还不清楚,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症状,并且通常到孕1周就会得到改善,乏力可能与早期激素的变化以及身体对妊娠逐渐适应有关。
、恶心和呕吐、胃烧灼感、消化不良恶心和呕吐,也有孕期晨吐,尤其是在孕早期,也可持续整个孕期。恶心和呕吐是典型的早孕反应,它们可以白天或者晚上任何时间出现,并可能受某些食物或者气味的影响而加重。
嘴里有金属味,味觉发生变化,比如嘴里有金属味或特别偏爱某种事物,这种情况通常在孕中期缓解。
消化不良(“烧心、胃烧灼感”)是由于胃平滑肌的蠕动减弱,妊娠子宫使胃上移,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下段,加之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松弛,会引起胃灼热,餐后避免弯腰或者平躺,并适当活动可减轻症状,如果有胃烧灼感可以适当的服用氢氧化铝等抑酸药。夜间睡眠上半身略高较平躺时症状有所缓解。
恶心呕吐给予维生素B~0mg,每日3次口服;
消化不良者,口服维生素B10mg,干酵母3片及胃蛋白酶0.3g,饭时与稀盐酸1ml同服,每日3次;
呕吐症状严重者,属妊娠剧吐,需要住院治疗;
推荐阅读:孕期保健()│孕早期如何缓解恶心、孕吐,列一张“胃部舒适清单”
3、晕厥、眩晕晕厥的主要原因是直立性低血压,缓慢站立可以缓解。也有可能是由于低血糖,出现一次眩晕和晕倒。整个孕期低血糖的问题要特别注意,如果因为低血糖引起的眩晕,那么需要在床边和随身携带糖块,如果症状出现就要立刻口服糖块升高血糖。
4、便秘妊娠期间最常见而且因为激素变化较难处理。孕激素可以阻止子宫在足月前收缩,但是也能抑制所有的平滑肌收缩,使肠管肌肉松弛,肠蠕动及肠肌张力减弱,排空时间延长,消化减慢,水分被肠壁吸收,加之增大的子宫及胎先露对肠道下段压迫,常会引起便秘。服用一些铁剂(贫血补铁,孕期复合维生素中都含铁)会加重便秘。
排便正常的孕妇可在妊娠期预防便秘,每天清晨一杯水,多吃易消化的、含有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并且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养成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必要时使用缓泄剂,如开塞露、甘油栓、使粪便润滑容易排出。也可以使用一些膨松剂或者大便软化剂。禁用导泻剂,也不能灌肠,以免引起流产或者早产。
5、乳房变化增大变软的乳房,乳房的变化在怀孕后很快就发生了,包括乳房增大、比较敏感以及血管增多,在早孕激素的影响下,导管系统首先增生,孕晚期以后腺体增生,在第一孕期感到乳房疼痛会随着妊娠的进展儿逐渐缓解。
6、尿频大多数孕妇孕早期可能有排尿次数增加,早孕期肾血流及其滤过率增加,与局部充血和孕激素对泌尿道平滑肌作用有关,结果排尿次数增加,但过度的尿频或尿痛可能表示感染,需要治疗。在1周后症状多可消失,也可在孕晚期由于胎先露压迫膀胱再度出现尿频。
7、腰背痛妊娠期间关节韧带松弛,增大的妊娠子宫向前突出使躯体重心后移,腰椎向前突,使背肌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孕妇常常出现轻微腰背痛。
引起腰背痛最长见的原因是韧带松弛导致腰椎前凸,腰椎前凸加大以适应妊娠和防止前倾。休息时,腰背部垫枕头可缓解疼痛,必要时卧床休息,起支撑作用的胸衣有一定的作用,严重的腰背痛需要物理治疗。8、情绪变化怀孕后体内的激素会突然改变,会出现突然的情绪变化。可能会为了不起眼的事发怒或突然无缘无故地流眼泪。怀孕期间会变得比平时更敏感。这个早期的怀孕症状可能是由于雌性激素的升高引起的,但是对此没人能确定原因。也会出现头疼的问题。9、轻微腹痛通常是由于子宫圆韧带的拉伸引起的。一侧或双侧腹股沟区的疼痛较常见,具体原因不明,可能由于子宫圆韧带过度牵拉所致。孕晚期,由于增大的子宫使膈肌抬高导致胸廓形状改变,可出现肋间肌肉触痛。
10、腕管综合征水肿引起的正中神经在穿过屈肌支持时受压。疼痛可放射至前臂。常常在清晨因剧烈疼痛而醒来,感觉手指僵直,不听使唤,常常握不住东西而摔掉。通常的处理方法只能了解产生的原因和心里安慰。病情严重者,建议睡觉时手部轻微太高,也可以在夜间用夹板固定腕部使其背屈以减轻正中神经压迫。
11、静脉曲张和痔疮静脉曲张可能在妊娠时第一次出现,但如果既往已经有静脉曲张,则在妊娠期间可能会加重。静脉曲张多在下肢、外阴、腹壁,也可表现为痔疮。可能与增大的妊娠子宫向后压迫引起静脉回流减少有关。下肢静脉曲张可引起疼痛和强烈的瘙痒,尤其傍晚。弹性绷带和弹力袜是最好的治疗,这时唯一的选择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坐着并抬高患肢。分娩时应防止外阴部曲张的静脉破裂。
腹壁静脉曲张很不美观,但不会引起真正的问题,产后通常会自行消失。妊娠晚期出现较大的腹股沟肿胀者非常罕见,这时子宫圆韧带内静脉曲张,可能被误诊为腹股沟疝。
痔疮,痔静脉曲张可在妊娠期首次出现,妊娠也可使已有的痔疮复发和恶化。是因为增大的子宫或妊娠期便秘使痔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直肠静脉压升高。除了多吃蔬菜和少吃辛辣食物外,通过温水坐浴、服用缓泄剂可缓解痔疮引起的疼痛和肿胀感。
1、下肢水肿孕妇于妊娠晚期常有踝部、小腿下半部轻度水肿,休息后消退,属生理现象。睡眠取左侧卧位,下肢垫高15°能使下肢血液回流改善,水肿减轻。若下肢水肿明显,休息后不消退,应考虑妊娠期合并肾脏疾病、低蛋白血症。
13、仰卧位低血压妊娠晚期,孕妇若长时间取仰卧位姿势,由于增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及心排出量突然减少,出现低血压,此时孕妇应改为侧卧位,血压迅速恢复正常。有的孕妇在孕晚期做胎心监护或者产检时也会出现仰卧位低血压,检查结束后都应该先侧卧位缓解后再直立做起来。
14、妊娠期骨盆骨关节病耻骨联合和骶髂关节通常是固定的(如图)。妊娠期韧带变得更松弛,耻骨联合轻度分离,这种分离是令人满意的,其结果胎儿可以利用的骨盆前后径增宽。但在两侧髋骨分离过大时,可有剧烈的疼痛,行走困难,轻症者可用止痛药治疗,使用束腰带或者矫形腰带,重症者则需要使用“齐默”助行架及卧床休息。这种自限性疾病在产后可逐渐恢复。
15、阴道分泌物增加妊娠期正常的生理性分泌物增多,如果分泌物透明且无异味,则无需处理。30%的孕妇的阴道分泌物中可培养出假丝酵母菌。多数孕妇无症状,部分孕妇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外因瘙痒伴疼痛和红肿,给予阴道内放置克霉唑栓剂等。真菌感染(尤其是白色念珠菌)、滴虫性阴道炎和细菌性阴道病在妊娠期更为常见,见效慢易复发,因此治疗比较困难。细菌性阴道可使晚期流产和早产的风险增加5~7倍。咪康唑、制霉菌素阴道栓是治疗真菌的一线用药。可局部应用甲硝唑或者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后者更适于妊娠期使用。
│感恩生活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