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上皮型腹股沟疝
鞍结节腹股沟疝
非典型腹股沟疝
后颅窝腹股沟疝
间变性腹股沟疝
小脑幕腹股沟疝

身上这些穴位泻脏腑之热调经络热症有奇效,

市场营销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210.html

如果将人体经络比作湍流不息的水流,那么荥穴就是源头的小水,经气自荥穴开始流出。掌握荥穴的位置与特点,不仅能够帮助中医初学者快速入门,而且对于日常疾病的自诊预防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本期我们邀请到国家二级教授-艾灸百科全书灸姐---常小荣教授,通过讲解荥穴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开阔你的中医诊断思路,帮助你提高临床疗效。

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

荥穴特点

荥穴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主要用于治疗发热病证,如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肾火。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

“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如:

手太阴肺经

经络病证:肺部胀闷,膨膨而咳喘,咽喉肿痛,严重时交捧双手,心胸闷乱,视物模糊,还可发生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疼痛等症。

鱼际(荥穴)

位置: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掌中热。现多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咽炎,鼻炎,心悸,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手少阴心经

经络病证:咽喉干燥,心痛,口渴要水喝;还可发生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疼痛等症。

少府(荥穴)

位置:该穴位于人体的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主治: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小指挛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

足厥阴肝经

经络病证: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胁胀满,少腹疼痛,疝气,巅顶痛,咽干,眩晕,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行间(荥穴)

位置: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主治头目,肝肾、前阴,神志等疾患,如头痛目眩,雀目内障,目赤红肿,迎风流泪,疝气,茎中痛,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症瘕积聚,遗精白浊,遗尿,癃闭,厥证,善惊,癫痫,中风,急慢惊风,厥心痛,咳逆,呕吐,胸胁痛,少腹肿,手足拘急,四肢厥冷,口眼喎斜等。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足阳明胃经

经络病证:洒洒恶寒,面色发黑,癫狂,腹胀,鼻塞,衄血,口㖞颈肿,喉痛,颈部肿痛,沿胸、乳、股、胫外侧及足背部本经脉过处皆痛,饮食不化或消谷善饥等。

内庭(荥穴)

位置: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主治:主治齿痛,咽喉肿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等病症,近人报道还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急慢性肠炎,肠疝痛,脚气。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

足少阴肾经

经络病证:面黑如漆柴,头晕目眩;气短喘促,咳嗽咯血;饥不欲食,心胸痛,腰脊下肢无力或痿厥,足下热痛;心烦、易惊、善恐、口热舌干,咽肿。

然谷(荥穴)

位置:位于在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

主治: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泄泻,胸胁胀痛,咳血,小儿脐风,口噤不开,消渴,黄疸,下肢痿痹,足跗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

更多必备知识点

这样“排毒”,不知毁掉了多少人,中医教你八种常见的排毒方法

古法针灸6个穴位搞定晕针

满面油光就一定是痰湿体制嘛,常小荣这11个体制分析方法要牢记

·END·

扫描下图每天学点中医吧~

觉得好看就点个赞再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ocefugugoushan.com/jbxfggn/105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