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上皮型腹股沟疝
鞍结节腹股沟疝
非典型腹股沟疝
后颅窝腹股沟疝
间变性腹股沟疝
小脑幕腹股沟疝

一例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24215.html

患者,男,71岁,主诉右下腹胀痛伴包块1月余入院,临床诊断右侧腹股沟疝行常规术前腹部超声检查

超声所见:

上腹部横切面,肠系膜上动脉(SMA)增宽

上腹部纵切SMA可见一条状回声

SMA被分成真假两腔

超声提示:

肠系膜上动脉增宽伴管腔内带状回声,考虑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解剖:SMA发自腹主动脉前壁,于腹腔干下方约1cm处(L1水平)发出。起始时该动脉位于胰颈后方,向下经胰腺钩突、十二指肠下部和左肾静脉前方,进入肠系膜。SMA在肠系膜内分支并向右下腹走行至回肠末端。

ISMAD:是指单纯发生于SMA的夹层。ISMAD发生率较低,中青年男性多见;管腔内的血液顺行或逆行冲击动脉壁内膜和中层,形成动脉壁真假两腔分离状态。若真腔受压明显,血流受阻,则会引起肠缺血,坏死。放射学对其进行了分型但无统一标准,主要评价假腔的通畅情况血栓情况和长度范围等。

病因:不是很清楚,有人提出剪切应力损伤学说,也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

1.结缔组织疾病

2.动脉粥样硬化

3.高血压

4.吸烟、酗酒、肥胖等,是该病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约91%表现为腹痛,通常为突发中上腹疼痛,多为隐痛,少数可表现为剧痛;可伴或不伴恶心、呕吐、腹泻、黑便等症状,少数患者也可无症状。体征:早期查体可无明显阳性体征,表现出“症状与体征分离”的特点,严重者可出现剧烈腹痛、血便等肠坏死症状。

好发部位:有学者研究发现,破口好发部位离肠SMA起始段1.5-3.0cm,该处恰好为SMA由固定段移行为活动段,较为弯曲,前壁受到的血流冲击力较大,易造成内膜的撕裂,形成夹层。

诊断:CTA是推荐首先检查方法,血管造影是诊断ISMAD金标准。CTA可清晰显示病变累及范围、内膜破口位置和数目、真假腔及其血流情况、有无血栓形成等。并可进行分型,但因其价格昂贵、辐射以及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局限。

超声:可以清楚显示SMA上段,对于该处的夹层检出率高,但因为肥胖肠气等干扰因素多,可以做为初筛和随访。超声表现为动脉增宽,管腔内可见内膜随心动周期摆动(伴有血栓者内膜在管腔内无摆动),将动脉分为真假两腔,真腔管径变窄,血流速度增快;假腔内径常大于真腔,血流不规则且速度慢,其内可伴有血栓。

鉴别诊断:

(1)真性动脉瘤:典型临床表现腹部搏动性包块。其瘤壁由血管壁构成。诊断标准:病变处管径为其远心端管径的1.5倍以上。超声表现动脉管腔呈梭形、囊状或圆柱状扩张;可并发附壁血栓;彩色多普勒表现为瘤体内血流缓慢,可出现漩流。

(2)假性动脉瘤:多有外伤史。瘤壁由血栓及周围软组织构成。超声表现在动脉周围见无回声肿块,形态不规则,壁薄厚不均;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紊乱,可确定破口位置;脉冲多普勒收缩期可在瘤颈测得高速血流由动脉射入瘤体内,舒张期由瘤体回到动脉内的低速血流。

治疗和预后:大部分ISMAD都可经过对症保守治疗得到缓解,短期预后较好,高达74.2%的SMA能够在2年内重塑,长期预后良好。部分需要腔内介入治疗,只有少部分肠道坏死或者瘤体破裂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ocefugugoushan.com/sjxfggn/102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