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上皮型腹股沟疝
鞍结节腹股沟疝
非典型腹股沟疝
后颅窝腹股沟疝
间变性腹股沟疝
小脑幕腹股沟疝

医路前行改革奋进蓝山县深入推

  今日永州讯(蓝山特约记者彭晶肖嘉杰)年5月,国家卫健委下发了《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旨在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

  作为首批试点县之一,蓝山县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实践表明,县域医共体建设既有利于密切县域内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也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为群众提供连续性、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

  专家下沉“助”基层

  “我外公今年84岁,医院动手术大约要几千甚至上万元,没想到在我们镇的卫生院仅自费.76元就治好了!”近日,患医院楠市分院病愈出院。

  曾某外孙女潘某说,外公患有右侧腹股沟疝多年,行动不便,每当发作时苦不堪言,因年纪大、路途远、费用高等多医院就诊,迟迟拖着没有治疗。今年她看到自己工作的楠市分院类似外公病患的手术一台接着一台,便动了让外公来此进行手术的念头。没想到外公十分赞成,要求尽快安排入院手术,入院后院长肖纳新亲自收治。

  病愈后的曾某激动地说:“我曾经在这工作32年,原来的卫生院环境脏乱、技术薄弱、设施落后,只能为附近群众解决伤寒感冒等基本医疗服务,稍微严重一点的病医院去了,根本医院还可以开展外科手术!”。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脏器通过腹壁孔道缺损,进入腹股沟皮下的疾病。发作时疼痛难忍,活动受限,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会导致肠管嵌顿坏死,危及生命。手术是唯一可靠的治疗方法。”该院院长肖纳新说。在完善必要检查,并做好充分准备后,为这位高龄患者成功地施行了手术。

  肖纳新介绍,医院楠市分院过去由于专科人才和医疗设备不足,无法实施外科手术,遇到曾大爷这种患者,往往只能医院。如今,这种尴尬状况得到了彻底改变。

  年9月,蓝山被列为全国首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蓝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蓝山县县域紧密型医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等一系列文件,高位推动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年7月“蓝山县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正式挂牌启动,组建了以医院牵头,15家乡镇卫生院为成员的蓝山县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着力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就医新格局。

  医共体将“助基层”作为补“分级诊疗”短板的重点,以“院长+专家+行家”模式,下沉38名专家医生定期帮扶分院,开展定期坐诊、查房带教、技术培训等,一举破解了基层专科人才不足的问题。

  肖纳新是原医院肛肠科、外科主任,从事外科临床工作28年,是蓝山县内著名的外科专家。医共体成立后便主动申请下沉至楠市卫生院工作,带领技术团队将外科、肛肠科专业作为“一院一特色”进行重点打造,医共体总院投入近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实施6S精益管理,医院环境,高标准建立远程会诊系统、标准外科手术室,增添全自动生化仪、血凝仪、心电监护仪等设备,开展纵向联合分级诊疗,实行“五级回访”,“县-乡-村三级联动”,双向转诊,并与土市、祠堂圩等相邻分院进行横向联合,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这一系列有效举措,彻底改变了过去群众认为卫生院看不好病的想法,极大提升了基层就诊率,实现了“常见病不出乡”目标。今年7月份,楠市卫生院实现门诊1人次,同比增加.25%,出院人次,同比增加.68%。

  “截至目前我院已为患者做了台外科手术,医院医疗技术,医院收费标准,医疗总费用低,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大大减轻,医保支出也大大减少,费用低、效果好,除了本地的群众,还有相邻宁远、嘉禾等县的群众也慕名而来,最多的时候一天做了14台手术,还有很多病人已经预约排队了。”该院副院长成才说。

  据统计,年1-9月份,全县医共体15家分院门诊业务量190人次,住院业务量人次,总业务量同比增长44.51%。门诊业务收入.44万元,住院业务收入.4万元,总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8.77%。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ocefugugoushan.com/sjxfggn/10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