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上皮型腹股沟疝
鞍结节腹股沟疝
非典型腹股沟疝
后颅窝腹股沟疝
间变性腹股沟疝
小脑幕腹股沟疝

三七总皂苷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

临床心血管疾病领域,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率居较高水平,其病发与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炎症可致于动脉中膜分布的平滑肌细胞出现增生,也可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最终引发动脉内膜增厚、纤维和(或)粥样斑块形成。故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控制炎症反应可能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方法。三七总皂苷具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作用,本次研究选取相关病例,就采用三七总皂苷治疗对患者CIMT和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均与《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符合。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观察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5~72岁,平均(64.3±9.5)岁;合并糖尿病4例,高血压18例;体质量指数平均(25.2±3.3)kg/m2。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6~75岁,平均(64.6±9.2)岁;合并糖尿病3例,高血压17例;体质量指数平均(25.4±3.1)kg/m2。两组患者均对本次实验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组间自然资料具可比性(P0.05)。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经测定≥0.9mm,血脂异常。排除标准:合并肿瘤、严重肝肾疾病者等。

方法:两组均积极行饮食调节、纠正生活中不当行为等基础干预,针对有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者,有效降糖、降压。观察组取三七总皂苷口服,mg/次,3次/d;对照组取阿托伐他汀口服,20mg/次,1次/d。疗程均为12周。阿托伐他汀停用警戒值:用药期间有肌痛症状出现,且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经检测为正常高限3倍、肌酸激酶(CK)经检测为正常高限5倍、肌酐mmoL/L;血清总胆固醇(TC)经测定2.6mmoL/L。

指标观察:(1)对比两组治疗后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人可溶血CD40配体(sCD40L),上述指标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CIMT及斑块总积分:应用美国通用GEVivid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于采血前后24h内对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IMT及斑块进行测量。内膜中层厚度正常:CIMT0.9mm;内膜中层增厚:0.9mm≤CIMT1.3cm;斑块形成:内膜厚度≥1.3mm。斑块总积分: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斑块面积之和。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统计学分析:文中数据均录入SPSS13.0,组间计量数据采用()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IL-6、TNF-α等指标对比:观察组治疗后oxLDL、IL-6、TNF-α、sCD40L、MMP-9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CIMT和斑块积分对比:两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用药前CIMT和斑块积分无差异(P0.05),用药后均低于用药前(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见表2。

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对照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例,谷丙转氨酶升高2例。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破裂全程均受炎症反应作用影响,CD40L属TNF超家族,CD40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二者相互作用,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全程贯穿,CD40L和CD40主要在动脉粥样硬化损伤部位的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当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后,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CD40表达,与CD40L结合,对血小板有活化作用,使炎症反应激活,进而引发内皮功能障碍,另外,也促进MMP-9生成,经研究示,MMP-9可对细胞外基质降解,最终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加速。故对sCD40L表达加以抑制,可对血管内皮功能进行保护,促斑块稳定。oxLDL易在动脉内膜沉积,诱导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血管内皮损伤、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最终促使纤维和(或)粥样斑块形成。另外,oxLDL对多种炎症因子表达有刺激作用,如IL-6、TNF-α,炎症介质对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共同介导,促迁移至血管壁,进而引发早期血管壁内皮细胞损伤,使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加剧,故降低炎症标志物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是对动脉粥样硬化预防的关键。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采用三七总皂苷治疗,与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对照组相比,oxLDL、IL-6、TNF-α、sCD40L、MMP-9均明显降低,CIMT和斑块积分下降幅度更为显著,且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

三七总皂苷以传统中药三七为主要活性成分,具降低血压、抑制血栓形成、保护缺血性心肌细胞损伤、扩张外周血管等作用,其分别在抗肿瘤、血液系统、抗炎、神经系统等方面均具较好活性。本次结果也证实,采用三七总皂苷治疗,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降低,并可通过对CD40/CD40L活化抑制,促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进而使炎症反应减轻,对血管内皮细胞发挥保护作用,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大及颈动脉内膜增厚受抑,最终促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得以延缓。

综上,针对临床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三七总皂苷治疗,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大及颈动脉内膜增厚,且具较高安全性,对改善患者预后价值显著。

来源:江西中医药,年第48卷第期

往期回顾

世界卒中日丨“预防卒中,你我同行”

急性期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春天真的来了吗?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有症状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







































什么是泛发型白癜风
白斑医院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ocefugugoushan.com/sjxfggn/191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