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上皮型腹股沟疝
鞍结节腹股沟疝
非典型腹股沟疝
后颅窝腹股沟疝
间变性腹股沟疝
小脑幕腹股沟疝

每周一病股骨头坏死

马坤龙[1]田亚丽[2]

([1]重庆医院;

[2]医院)

第一部分理论阐述

一、概述

1.定义及流行病学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也是髋关节的常见致残性疾病,好发于20~50岁(平均36岁)。据估计,我国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有万~万左右,每年新增病例高达30万,其所耗费的医疗资源相当惊人,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2.自然病史

股骨头坏死通常经历坏死-修复-塌陷-骨关节炎的病理过程,而股骨头塌陷是整个病史的分水岭,一旦塌陷引起负重区软骨不可逆的损害,骨关节炎将不可避免,从而导致关节病废,最终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股骨头坏死的塌陷率非常高,约80%未经治疗的病例在1~4年内会发生塌陷,87%的病例从塌陷开始到需行全髋置换的间隔仅为两年,因此塌陷前期和塌陷早期(两个时期合称围塌陷期)是保髋治疗的黄金时期。

如上图: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在股骨头外上见一硬化环,其延伸至关节面;进一步缺血导致软骨下骨折及关节塌陷,在平片上表现为“新月征”。

3.治疗目标

尽管髋关节置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即使是最好的四代陶瓷关节也最多可用30年,也无法确保年轻患者的人工关节可以终身使用。因此,关节置换只能当作手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终极手段,保留自身髋关节(“保髋”)仍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目标。由于药物、理疗和负重保护等非手术方法不能有效避免坏死范围超过30%的坏死股骨头的塌陷,因此,对于这类病例目前仍以手术为主要保髋方法,手术目标是清除病灶、替代植骨、改善血运和重建稳定的股骨头。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腹股沟区、髋部外侧或臀部缓慢开始的钝痛或跳痛。在早期骨坏死发生阶段,患者也可能表现为剧烈疼痛。随着股骨头逐步塌陷,疼痛症状逐渐减轻,主要表现为髋关节活动受限,进行性跛行等关节炎症状。

2.体征:患肢直腿抬高时(膝关节伸直,患侧足跟离开检查床)或髋关节活动度检查时可以诱发疼痛。疼痛也可导致髋关节活动受限(内旋受限为剧),患者出现保护性跛行,继发性骨关节炎发生后合并臀中肌无力步态(Trendelenburg步态)。

三、常规认知

1.发病原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最多见于股骨颈骨折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多数与过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或长期酗酒有关,也有少部分患者找不到发病原因,称为特发性股骨头坏死。

(1)糖皮质激素目前激素应用日趋广泛: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白血病、皮肌炎、器官移植术后等。一般认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与激素使用的时间、剂量有关,但量效、时效关系的个体差异很大。另外,在总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大剂量冲击治疗比小剂量长期使用容易发生。

(2)酒精中毒长期酗酒与本病之间有明确的相关性,发病危险因素与每天酒精摄入量及持续时间有关。

(3)其他病因包括:减压病、血红蛋白疾病、放射疗法以及胰腺疾病、高尿酸血症、动脉硬化等。

2.发病机制

(1)脂肪栓塞长期服用激素可使脂肪在肝脏沉积,造成高脂血症和全身脂肪栓塞,由于股骨头软骨下骨终末动脉管腔很小,脂肪球易于粘附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栓塞,或骨髓内骨细胞被脂肪占据,脂肪细胞肥大并融合成片,使骨髓内生血细胞死亡;酒精中毒可导致脂肪肝或脂质代谢紊乱,使骨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坏死,最终发生股骨头坏死。

(2)骨内小动脉损害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原来往往存在血管炎为特征的疾病,而小动脉通常是血管炎和激素的靶器官,表现为血管内膜炎、血管壁损伤、出血等,结果导致股骨头供血障碍,发生坏死。

(3)骨内小静脉淤积、骨内高压长期使用激素能增加髓内脂肪体积,造成髓内有限的空间压力增高、静脉回流受阻、股骨头血供减少;而股骨头微循环障碍造成的缺氧又引起髓内组织渗出、肿胀,加重髓内高压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股骨头缺血而发生坏死。

(4)血管内凝血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各种原因可引起血液呈高凝状态和低纤溶状态,可导致血管内凝血而引起骨坏死。

(5)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长期使用激素的副作用之一,由于骨质疏松,易因轻微压力而发生骨小梁细微骨折,受累骨由于细微损伤的累积,对机械抗力下降,从而出现塌陷,塌陷后骨髓细胞和毛细血管被压缩,进而股骨头因缺血发生坏死。

3.病理演变

I期

①骨缺血后6小时,骨髓造血细胞开始坏死;

②约在血流中断后6-12小时,造血细胞最先死亡;

③12-48小时后,骨细胞和骨母细胞死亡;

④1-5天后脂肪细胞死亡。

II期

①坏死组织分解,周围出现组织修复;

②镜下可见各种坏死组织,与周围活骨交界处发生炎性反应,局部骨吸收;

③早期修复反应包括少量毛细血管、胶原纤维增生,以及新骨对死骨的爬行替代。

III期(修复期)

①大量新生血管和增生的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向坏死区生长;

②大量新生骨附着在坏死骨小梁的表面,死骨被清除;

③关节软骨受到修复组织的影响,表面不光滑,出现褶皱;

IV期

①股骨头塌陷合并退行性骨关节炎改变;

②修复组织相对脆弱,无法承重而塌陷,软骨下骨折加重了塌陷程度;

③坏死组织自软骨撕裂处溢出,产生骨关节炎表现。

4.临床诊断

(1)临床检查:仔细询问病史,包括髋部外伤、应用皮质类固醇、饮酒或贫血史等。询问临床症状,包括疼痛部位、性质、与负重的关系等。体检应包括髋关节旋转活动情况。

(2)X线检查:依据X线片诊断早期(0、I期)很困难,Ⅱ期以上的病变可显示阳性改变,如硬化带、透X线的囊性变、斑点状硬化、软骨下骨折及股骨头塌陷等。推荐的X线摄片为双髋后前位(正位)和蛙式位。后者可更清晰显示股骨头坏死区的改变。

(3)MR检查:MRI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达96%~99%,为早期诊断最可靠的方法。典型MRI改变为T1加权像显示股骨头残存骨骺线近端或穿越骨骺线的蜿蜒状带状低信号,低信号带包绕高或混合信号区。T2加权像显示双线征

(4)CT扫描:CT扫描对I期诊断无帮助,但对Ⅱ、Ⅲ期病变可更清晰显示坏死灶的边界、面积、硬化带情况、病灶的自行修复及软骨下骨折情况。CT扫描显示软骨下骨折的清晰度与阳性率优于MRI及X线片。

(5)核素骨扫描:可用于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但其敏感度高而特异度低。

目前临床的诊断难点在于患者通常是由髋部疼痛不适才来诊,这时股骨头通常已经塌陷,因而无法早期诊断,往往丧失保髋的黄金时期,常常是因为一侧塌陷而发现另外一侧的早期坏死。因此对于特殊高危人群,例如长期应用激素者,有必要每半年定期检查髋部MRI以早期明确诊断,把握保髋的黄金时期。总之,有临床症状的骨坏死的诊断方法主要依靠X线,MRI是诊断早期骨坏死和无症状骨坏死的最为敏感的检查方法,CT检查有助于了解骨坏死后软骨下骨折的细节。

5.诊断标准:参照(我国《成人股骨头坏死诊疗标准专家共识》(年版))。两个或以上主要标准阳性,即可诊断为0NFH。一个主要标准阳性或三个次要标准阳性,其中至少包括一个X线片阳性改变,即可诊断为股骨头可能坏死。

(1)主要标准

①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①髋关节痛,以腹股沟和臀部、大腿为主,髋关节内旋活动受限且内旋时疼痛加重;②有髋部外伤史、应用皮质类固醇史及酗酒史。

②X线改变:①股骨头塌陷,不伴关节间隙变窄;②股骨头内有分界的硬化带;③软骨下骨有透光带(新月征阳性、软骨下骨折)。

③核素骨扫描示股骨头内热区中有冷区。

④股骨头MRIT1加权像显示带状低信号影(带状类型)或T2加权像显示双线征。

⑤骨活检显示骨小梁的骨细胞空陷窝多于50%,且累及邻近多根骨小梁,骨髓坏死。

(2)次要标准

①X线片示股骨头塌陷伴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囊性变或斑点状硬化,股骨头外上部变扁。

②核素骨扫描示股骨头内冷区或热区。

③股骨头MRI示等质或异质低信号强度,伴T1加权像的带状改变。

6.股骨头坏死分期

(1)临床分期(如下图)

股骨头坏死临床分期(图片来源于网络)

(2)股骨头坏死X线、CT、MRI及病例分期(如下图)

(该图片来源于好医术平台)

(3)股骨头坏死的X线分期

初期:髋关节间隙轻度增宽,以关节中下为主,主要因关节软骨增宽,股骨头外移所致,早期股骨头在外移2mm以内,晚期可达5mm,一般认为是关节旁及关节内软组织充血所致,可以逆转。

初期

中期:股骨头皮质可以断裂形(台阶状)成角,基底处出现平行的双皮质征(双边征)。其中台阶征及双边征是X线判断股骨头塌陷的早期征象,随后股骨头广泛脱位和碎解。其内可见死骨、裂隙、硬化和透光区,股骨头压缩变扁平,轮廓不规则,关节腔最初因股骨头变扁而增宽。股骨颈下方出现皮质增厚或骨膜增生,关节间隙可呈不规则变窄,髋臼关节面增生硬化,Sheaton线不连续,股骨头碎块可成为关节游离体。

中期

晚期:股骨头骨结构完全消失,股骨头明显变扁或覃状变形,内有弥漫或局限性硬化或囊变区,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增粗,可有关节半脱位。髋臼缘和股骨头基底部增生变成骨赘,髋臼关节面出现硬化并囊变,股骨头与髋臼变扁,股骨颈吸收,使下肢变短。

晚期

(4)股骨头坏死的MRI分期

0期一般患者无症状,病理表现为造血骨髓的丢失,胞浆滞留并有窦状小管,间质内积液和骨髓脂肪细胞的坏死。MRI可表现正常,在骨扫描时局部呈现一示踪剂缺血性冷点。

I期股骨头不变形,关节间隙正常,X线平片、CT多不能显示明显的骨质病变,称X线前期。T1加权股骨头负重区(根据关节软骨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将股骨头软骨面分为三个部份,外上方与髋臼软骨面相差的压力负重区、压力负重区内侧的非压力负重区和外侧周围的非压力负重区)显示线样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病理特征,是骨和骨髓的坏死无修复,以骨髓水肿、骨细胞坏死、骨陷窝空虚为主要改变。

I期MRI表现

Ⅱ期股骨头不变形,关节间隙正常。T1加权为新月形边界清楚的不均匀信号,T2加权显中等稍高信号,周围不均匀稍低信号环绕,呈典型的双线征,位置基本与CT的条状骨硬化一致。病理上为病灶中心大量不规则的细胞碎片坏死,周边纤维化,新骨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II期MRI表现

Ⅲ期股骨头变形,软骨下骨折、塌陷、新月体形成。T1加权呈带状低信号,T2加权示中等或高信号,为关节积液进入软骨下骨折线的裂隙。新月形坏死骨发生应力性软骨下骨折、塌陷并与关节软骨分离。由于纤维组织长入形成致密的无血管墙,使修复被阻挡,进入坏死骨的修复受限。

III期MRI表现

Ⅳ期关节软骨被完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显著塌陷变形,髋臼出现硬化、囊性变及边缘骨赘等非特异性继发性骨关节炎。

IV期MRI表现

7.早期诊断原则

(1)凡20~50岁的成年人,腹股沟或髋部疼痛,并向大腿放射(或一侧膝痛活动后髋痛),缓慢的进行性加重,夜间疼痛明显,经一般药物治疗无效,且有外伤史或酗酒史或有其它引起股骨头坏死的诱因和疾病者,应首先考虑本病。

(2)对所有腰腿痛患者在进行体检时,应常规检查髋关节功能,如发现患侧髋关节外展,内旋受限,应怀疑本病的存在。

(3)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应随访至伤后3~5年,如发现股骨颈高度递减,股骨头囊性变,并有临床症状,应考虑本病。

(4)对可疑病例必须首先拍摄髋关节正位和蛙式位X线片,如无异常,应严密观察或进一步进行CT、MRI、ECT、骨内压测定,动静脉造影等检查。

8.治疗策略

股骨头坏死塌陷前的治疗存在诸多的争议。治疗措施包括减少负重,冲击波治疗及手术干预等保髋措施。但这些治疗措施均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股骨头坏死塌陷前期,手术的目的是保留自体股骨头,手术的术式包括植骨或不植骨的髓芯减压术(去除股骨头和股骨颈处的骨质,降低髓内压力,增加股骨头血供);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术(取同侧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于股骨头和股骨颈部);股骨头新鲜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等。前两种术式的目的是减轻髓芯压力,缓解疼痛,促进坏死区域的骨修复。股骨头坏死一旦进展至股骨头塌陷后,尽管髓芯减压有助于缓解疼痛,但大部分医生仍推荐关节置换术。

第二部分浮针医学阐述

一、浮针病理

1、股骨头血供概述

从解剖学上来看,股骨头解剖结构比较特殊,股骨头供血相对较少,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闭孔动脉和股骨滋养动脉是其主要的供血动脉,其中又以旋股内、外侧动脉最为主要。旋股内外侧动脉大都起源于股深动脉。旋股内侧动脉在股骨颈后内侧发出下支持动脉,在远端股骨颈上外侧发出进入股骨头关节囊内上支持动脉。旋股外侧动脉从股深动脉发出后在股直肌和缝匠肌深处分为升支和降支。在升支段起始处发出横支,横支在向外延伸的过程中发出小支在旋股内侧动脉吻合成动脉环。旋股内侧动脉是股骨头供血的最主要动脉。

2、主要血管走行与肌肉之间关系

①股深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下方3~4cm处自股动脉发出,在股内侧肌与内收肌间又发出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及穿支动脉,营养其所分布区域的肌肉。

②旋股内侧动脉,起于股深动脉后内侧,在耻骨肌与髂腰肌之间环绕股骨内侧,经闭孔外肌下缘,穿至股后臀部肌群,与臀下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及第一穿动脉的分支形成十字吻合。

③旋股外侧动脉,起于股深动脉外侧壁,于缝匠肌和股直肌深面分为升、横、降三支。升支经股直肌深面,分布于阔筋膜张肌,缝匠肌及髋关节等。降支穿过股外侧肌,分布于膝关节附近。横支行向后至股后臀部肌群,参加十字吻合。

④闭孔动脉为髂内动脉的分支,分布于闭孔内、外肌、股内侧部肌和髋关节,髋关节支又发一小支进入股骨头圆韧带至股骨头。闭孔动脉在盆腔内分支至髂骨和髂肌。

3.浮针治疗机制

在股骨头坏死I期,由于炎症刺激,患者常感受到疼痛,主要出现在大腿内侧、前侧及髋关节周围,伴或不伴有不明显性跛行。疼痛会引起大腿内侧、前侧及髋部周围肌肉痉挛,患者会感到局部肌肉发紧。此时,局部痉挛收缩的肌肉会压迫周围血管,导致周围血管压力增高,一定程度上影响旋股内、外侧动脉的灌注,使股骨头血供减少。此期影像学上无明显改变,仅表现为轻度骨质疏松;病理上为局部骨细胞及造血细胞坏死,引起炎症反应。此时通过浮针处理病理性紧张的肌肉,改善肌肉供血,缓解或治愈肌肉疼痛,使肌肉处于正常舒张功能状态,从而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促进局部炎症吸收,防止炎症区域扩大,避免其因血供减少而进一步坏死。

在股骨头坏死II期,股骨头坏死加重,局部炎性刺激或使患者常常感觉髋关节慢性疼痛或剧痛,夜间或劳累后加重,可放射至膝关节、大腿内侧及腹股沟区等,髋关节活动受限。此期患者痛区肌肉经常处于痉挛、僵硬状态,病理性紧张进一步加重。影像学上表现为局部骨小梁吸收、硬化囊性变,但股骨头尚未塌陷。病理学上为股骨头中心性坏死,边缘血管再生,纤维组织形成,坏死骨小梁上形成新骨爬行替代。此时通过浮针处理痉挛僵硬的肌肉,改善肌肉供血,缓解或治愈肌肉疼痛,促使肌肉恢复或接近正常舒张功能状态,从而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促进局部炎症吸收,促进新骨爬行替代,避免股骨头坏死区域扩大。

在股骨头坏死III期,随着股骨头塌陷,患肢发生短缩,患者典型症状为患肢慢性疼痛,间歇性跛行伴明显的髋关节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及肢体力线改变,患肢大腿、小腿及髋部肌群出现严重的僵硬,且对侧肢体因代偿也受累。影像学上表现为皮质骨塌陷,新月形坏死及死骨灶形成。病理学改变为坏死骨周围被肉芽组织包绕。此时股骨头塌陷已无法避免,通过浮针处理僵硬肌肉,使肌肉恢复或接近正常舒张功能状态,缓解肌肉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一定程度上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促进局部炎症吸收。由于股骨头坏死区域较大,无法实现新骨爬行替代,坏死组织周围只能纤维组织修复。由于股骨头塌陷造成的肢体短缩,肢体力线发生改变,患者肌肉病理性紧张可能时常出现,病情容易反复。在股骨头坏死IV期,病情是在III期基础上进一步加重,患者感到患肢疼痛,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严重跛行、甚至不能行走,肌肉长期处于僵直状态。此时浮针处理患肌并不一定能使肌肉恢复或接近正常舒张功能状态,仅能部分缓解肌肉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

股骨头的血液供应

二、主要患肌

腹横肌、腹斜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股四头肌、内收肌群等。

三、注意事项

1.不要受凉。

2.坐位时活动下肢。

3.平时注意保暖,忌烟酒,禁用激素类药物。

4.不要长时间的站立或行走,每次走路不超过-米,切记每行走米停下来休息一会,不要持续性地行走。

第三部分浮针病例分享

病例一(山东威海于波浮针诊所于波)

患者资料:郝某,男,43岁,-10-2初诊。

主诉:间断性双侧髋关节疼痛1月。

现病史:患者的1月前间断的出现双侧髋关节髋关节,为一过性,休息后疼痛稍缓解,未予系统诊治。1周前患者因头痛就诊时,因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做双侧髋关节MR。9月30医院MRI诊断为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就诊时双侧髋关节活动度在正常范围内,髋关节周围无不适,久坐后左侧腹股沟疼痛不适。

既往史:发现糖尿病2年,空腹血糖为10mmol/L,未用药物治疗。曾使用激素治疗过敏性疾病(具体病名不详)。

辅助检查:髋关节MRI: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骨髓水肿。股骨头形态可。

查体:髋关节屈伸正常范围内,左髋外展受限程度较轻,内旋正常。“4”字试验,左侧(+),右侧(-)。

患肌检查:左侧比目鱼肌,股内侧肌,内收肌群,髂腰大肌,腹斜肌,臀中肌(++)。

诊断:1.(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2.头痛。

浮针治疗:浮针针对患肌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述头痛,治疗腹直肌远程胸锁乳突肌,头痛缓解。即时疗效:左侧“4”字试验(-)。嘱:注意休息,适当锻炼。

-10-13三诊:患者双侧髋关节无不适。头痛发生一次,程度较轻。继续治疗,以改善血供为主。患肌检查:左侧胸大肌(++)、腹直肌(++)、髂腰肌(++)、股内侧肌(++)、内收肌(++)、半腱肌,臀中肌(++)、阔筋膜张肌(++)。

-10-19四诊:双髋关节无不适。继续治疗,以改善髋关节周围血运为主。位置同上。

-10-25五诊:左侧髋关节及臀部偶有不适,可自行缓解。晚上无不适。继续治疗,患肌检查:左侧腹直肌(++)、腰大肌(++)、腹斜肌(++)、竖脊肌(++)、髂肌(+++)、半腱肌(+++)、内收肌(++)、臀中肌(++)、臀大肌(++)。针对治疗,嘱患者观察髋关节不适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观察。

-11-10八诊:患者述左髋关节疼痛次数及持续时间缩短,近几天久坐后站起后腘窝不适。继续治疗,患肌检查:左侧胸大肌(++)、腹直肌(++)、腰大肌(++)、髂肌(++)、阔筋膜张肌(++)、半腱肌(++)、腓肠肌外侧头(+++)、股二头肌(+++)、臀大肌(++)、臀中肌(++)针对治疗。考虑患者开始练瑜伽有关,建议练习瑜伽时根据自身体能做动作。

-12-6十一诊:患者11/30号做了MRI复查,双侧股骨头征象与9-30号对比未见变化,股骨颈及股骨头骨髓水肿消除。患者最近一段时间,左侧髋关节久坐后轻微不适,尤其是长时间开车后膝关节后外侧上下不适。髋关节活动无受限。继续治疗,患肌检查:左侧腹直肌(++)、腰大肌(++)、髂肌(++)、竖脊肌(++)、腓肠肌(++)、股二头肌(++)、半腱肌(++)、臀中肌(++)、耻骨肌(++)。

-1-9十四诊:最近左侧臀腿疼痛加重,位置在大腿腹股沟疼痛,大脚趾内侧,-12-30查尿酸:,考虑与高尿酸血症有关。继续治疗,患肌检查:左侧胫骨前肌(+++)、左侧比目鱼肌(++)、左侧内收肌群(++)、左侧髂肌(++)。左肩及头颈疼痛,查左侧斜方肌(+++)、左侧肩胛提肌(++)。针对治疗。

-2-3十六诊:左髋关节无不适。久坐后臀部后侧有酸痛不适。最近出差与长时间久坐有关。继续治疗,患肌检查:左侧胸大肌,腹直肌,腰大肌,竖脊肌,斜方肌,半腱肌,大收肌,阔筋膜张肌(++)。

-2-9十七诊:自述临近年关事情杂乱多,睡眠质量差,头痛发作,昏痛为主,疼痛位置主要在左侧颞部。患肌检查:左侧头夹肌(+++)、左侧斜方肌(+++)、左侧肩胛提肌(+++)。针对治疗后头部无不适。

-3-8十九诊:左大腿内侧按压疼,行走无不适,髋关节无不适。躺卧位髋关节屈髋外展外旋位时(4字位)牵拉痛。头痛期间发作两次。继续治疗,患肌检查:左侧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腹斜肌,臀中肌,阔筋膜张肌,内收肌群,缝匠肌,股二头肌(++)。治疗结束时躺卧位髋关节活动疼痛未引出。

-5-2二十三诊:本月总共治疗2次,自述尚可,日常生活无不适,左侧髋关节外旋外展时有受限的牵拉痛。坐起站立无不适。建议适当锻炼,慢跑或者是游泳,或者可以做瑜伽。继续治疗,左侧内收肌群,左侧髋关节外展肌群,与髋关节血供相关肌群。治疗。自述最近颈肩不适,头痛反复,发作次数较少。治疗,左侧斜方肌,左侧头夹肌,左侧胸锁乳突肌。

-5-23二十五诊:自述髋关节受限疼痛,久蹲后站起走路会跛行一段时间。右侧4字试验(-);左侧4字试验(+),受限范围较前缩小。继续治疗,患肌检查:左侧髂肌(++)、左侧腰大肌(++)、半腱肌++、左侧臀中肌(++)。左侧股内收肌群较前明显好转,继续治疗,左侧阔筋膜张肌(++)、左侧腓肠肌(++)。针对治疗。

-7-3二十七诊:髋关节受限疼痛较前减轻,最近一段时间无明显不适。自述左髋受限范围缩小,偶有头痛发作,可自行缓解。继续治疗,患肌检查:左侧斜方肌,头夹肌,肩胛提肌,髂腰肌,内收肌,臀肌,阔筋膜张肌,半腱肌,股二头肌(++)。针对治疗。

-8-3二十八诊:自述感觉良好,左髋关节受限,蹲卫生间时会出现一过性左腿后外侧麻木明显,整体感觉良好。头痛未反复。继续治疗,患肌检查:左侧竖脊肌(+++)、左侧臀中肌(++)、左侧腹斜肌(++)、左侧腰大肌(++)、半腱肌,左侧缝匠肌(++)。针对治疗。

-8-31三十诊:夏秋之交患者季节性鼻炎发作,自述每年流程是流鼻涕,鼻塞,打喷嚏,眼痒,咳嗽,可引发肚皮两侧痒。自述髋关节及双腿无不适,行走坐站无不适,久蹲站起时左腿麻木明显好转,自述没啥大问题。继续治疗,患肌检查:左侧胸锁乳突肌。腹斜肌,髂肌,阔筋膜张肌,半腱肌,股二头肌,臀中肌(++)。针对治疗。临床痊愈电话随访。

病例二(南京浮针医学研究所王文涛)

患者资料:孙某,女,62岁,-3-9初诊。

主诉:右侧髋关节及腹股沟疼痛2年。

现病史:患者2年前右下肢臀部酸胀,按坐骨神经痛治疗无效,年3医院做髋关节核磁:诊断为双侧股骨头坏死,经住院治疗症状没有改善,曾服用2年强骨胶囊、钙片,效果不明显,现在服用骨密达,现右侧髋关节外侧、腹股沟酸胀痛,久坐久行加重,能跷二郎腿,蹲站尚可。

既往史:既往体健。

辅助检查:髋关节MRI: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右侧为重

查体:髋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活动尚可,右侧“4”字实验稍差。

患肌检查:右侧腹斜肌(+++)、右侧内收肌群(+++)、右侧缝匠肌(+++)、右侧阔筋膜张肌(++)、右侧臀中肌(+++)、右侧臀大肌(++)、右侧股直肌(++)、右侧髂腰肌(++)。

诊断:双侧股骨头坏死。

治疗:浮针针对患肌治疗,配合相应的再灌注活动。即时疗效:治疗后感觉轻松,走路有进步。

-3-10二诊:走路时有时突然发酸软感觉,疼痛改善不明显,治疗继续,以改善髋关节周围血运,处理患肌同上。

-3-12三诊:感觉轻松,走路时间长发酸,程度减轻,走路有力了,处理患肌同上。

-3-13四诊:髋关节外侧疼痛发胀减轻,腹股沟处、臀部还有酸胀感,患肌检查:腹斜肌(+++)、臀中肌(+++)、臀大肌(++)、内收肌群(++)、股直肌(++)、阔筋膜张肌(++)、半腱肌(++)。

-3-15五诊:腹股沟及髋关节附近发酸,走路加重,处理患肌同上。

-3-17六诊:腹股沟部酸胀感减轻,大腿后侧有酸胀感,不能久行,走路较前速度快了,患肌检查:右侧腹直肌(++)、腹斜肌(+++)、内收肌群(++)、股直肌(++)、臀中肌(++)、臀大肌(++)、腘绳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

-3-20七诊:腹股沟部酸胀感时轻时重,大腿后面好转,现在主要是髋关节外侧,处理患肌同上。

-3-22八诊:髋关节腹股沟部疼痛明显改善,酸胀减轻,处理患肌同上。

-4-11十三诊:最近感觉良好,走路时间还不能长,患肌检查:右侧腹直肌(++)、腹斜肌(++)、股外侧肌(++)、缝匠肌(++)、内收肌群(++)、髂腰肌(++)、臀中肌(++)、臀大肌(++)、腘绳肌(++)、阔筋膜张肌(++)。

-5-15十八诊:前几天阴天髋关节感觉不适,天气好时感觉不明显,走路3小时,感觉良好,劳累后休息几分钟很快缓解,处理患肌:右侧腹直肌、腹斜肌、臀中肌、臀大肌、阔筋膜张肌、缝匠肌、股外侧肌、内收肌群。

-6-5二十诊:前天右髋关节疼痛,小腿沉胀可能和走路多有关系,处理患肌:腹直肌、腹斜肌、内收肌群、股外侧肌、阔筋膜张肌、臀中肌、臀大肌、腘绳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8-29二十六诊:可以步行半小时,久行后右侧腰臀部下肢后侧还有疼痛,休息可以缓解,没有酸胀感,处理患肌:右侧竖脊肌、腰方肌、腹斜肌、腹直肌、内收肌群、臀中肌、臀大肌、阔筋膜张肌、腘绳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9-27三十诊:总体很好,右侧腹股沟没有疼痛大腿中部内外后侧有疼痛,处理患肌同上。

-12-6三十六诊:年12月5医院拍片检查,保持良好,现总体越来越好。

-12-5介绍病人来治疗,回访最近很好。

病例三(四医院秦赫)

患者资料:张某,35岁,女,-9-26初诊。

主诉:右侧股骨头坏死3年。

现病史:患者3年前口服激素出现右侧髋关节疼痛,平时感觉右侧髋部沉重。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骨伤科治疗。患者自本次发病以来,精神尚可,食欲正常,睡眠尚可,大便如常,小便如常,体重未见明显下降。

既往史:红斑狼疮口服激素(强的松)。

辅助检查:髋关节MRI:右侧股骨头改变,考虑股骨头坏死(影像学三期)。

查体:右髋部叩击痛,右侧“4”字试验(+),右髋部活动轻度受限,右下肢远端血供及感觉良好。

患肌检查:右侧臀大肌(+++)、右侧腘绳肌(+++)、右侧小腿三头肌(++)、右侧竖脊肌(+++)。

诊断:股骨头坏死。

治疗:浮针针对以上患肌配合再灌注即时效应:感觉髋部轻松医嘱:避免劳累,注意保暖。

-9-27-二诊:感觉轻松一些,右侧髋部沉重有所减轻。

-9-29三诊:感觉良好。

-10-8四诊:感觉挺好的。右侧臀部及大腿松多了。自诉左腿也有沉重感,今天给予处理。

-10-10五诊:右侧髋关节沉重感基本上消失,左腿也感觉轻松多了。

-10-16六诊:整体还可以。

-10-23七诊:自诉走路明显比之前快一些,沉重感减轻明显

-11-1八诊:走路感觉更有力。

-12-13九诊:劳累后自诉左侧膝关节有点疼痛,髋关节还好。

-12-28十诊:整体不错。左膝关节疼痛消失

-1-9十一诊:自诉之前一直保持良好。前天抱小孩1个小时候后出现双侧髋关节不适感。

-1-15十二诊:处理后缓解2天你,2天后稍有反复。

-1-22十三诊:整体不错。

-2-15十四诊:患者感觉轻松多了。

-2-20十五诊:整体好转,整体精神的多。髋关节无不适感。

-3-5十六诊:未出现疼痛,定期预防治疗。

-3-14十七诊:未出现疼痛,定期预防治疗。

病例四(云南迪庆阿格诊所阿格)

患者资料:洛绒某,男,33岁,-3-15初诊。

主诉:腰部伴左下肢疼痛10余年,加重3年。

现病史:患者10年前因车祸致左侧髋关节骨折伴脱位,在外院住院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近10年来每当劳累或天阴下雨时出现腰部疼痛,伴左下肢疼痛。近3年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左侧髋关节屈髋、屈膝、外展、外旋、后伸功能受限,左侧“4”字试验(+),左下肢无力,稍有跛行,左侧下肢比右侧下肢稍短,夜间俯卧位睡姿,背重物时无法上坡行走,无法完成跨栏动作。

辅助检查:腰椎CT:L3/4椎间盘膨出,L4/5椎间盘突出,腰椎4椎体骨质增生。

左侧髋关节CT:左侧股骨头略变扁,高密度增高,关节面皮质下及髋臼骨质内可见多个小囊状透亮影,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腔少量积液征象,多考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疑,累肌髋臼。

髋关节X片:左髋臼改变,考虑发育异常或伤后继发改变,左髋臼陈旧性撕脱骨折,考虑左股骨头坏死,伴左髋关节炎征象,右髋臼相对稍浅,发育不良可能。

患肌检查:左股四头肌(+++)、左侧髂腰肌(+++)、左侧臀中肌(+++)、左侧髂棘束(+++)。

诊断:1.(左侧)股骨头坏死;2.腰椎间盘突出症。

浮针治疗:针对上述患肌运用一次性浮针针具予以治疗。即时效果:屈膝屈髋明显改善。医嘱:注意保暖,适当做些功能性锻炼,加强营养。

-3-16二诊:行走及夜间疼痛明显改善,左侧小腿疼痛。患肌检查:左侧比目鱼肌(+++)、左侧臀中肌(+++)、左侧髂腰肌(+++)、左侧股中间肌(+++)。治疗同前。

-3-17三诊:坐位起立时腰部稍有酸疼,行走时左膝关节以下稍微酸痛。患肌检查:左腹直肌(+++)、双侧臀大肌(+++)、左侧胫骨前肌(+++)。

-3-19四诊:左侧腘窝处疼痛,屈髋屈膝及行走均有明显改善。患肌检查:

左侧髂腰肌(++)、左侧股四头肌(++)、左侧臀中肌(++)、左侧比目鱼肌(++)。

-3-20五诊:夜间任何体位均可保持3小时以上,走姿基本正常,外展及4字试验稍受限。患肌检查:左臀中肌(++)、左侧阔筋膜张肌(++)、左侧内收肌群(+++)、左侧髂腰肌(+)。医嘱:劳逸结合,回家休养半个月再回来复诊。

视频链接:







































小孩白癜风怎么治疗
北京治白癜风好的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ocefugugoushan.com/sjxfggn/483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