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怀揣着精益求精之心,
历经洗练与磨砺,
不改初衷,矢志不移。
你心里的“匠人精神”是怎样的呢?
位于青白江区的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用匠心铸就绚丽舞台,
让工匠精神涵养时代气质,
用心绽放青春精彩!
▽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第十九届艺体节晚会。
培育“工匠精神”重在营造“工匠文化”,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为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目标,确立起“以文化建设为着力点,技能固本,人文立校,在创新中走向深刻”的办学思路,结合自身人文底蕴、职教特色和应有的社会效应,积极探索以“一二三四”核心价值体系为架构的“匠心文化”,诠释出“匠心”灵魂本质——“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人文底蕴、专注的职业态度以及精湛的专业技能”。以饱含“工匠精神”的教育实践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智慧型现代工匠,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传
承
鼎
新
—坚守匠心文化的本色—
▽
位于我区的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简称工程职校),是一所整合了区域内多所职校发展起来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学校。近年来,工程职校人积极探索优秀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努力把匠心文化融进人才培养全过程。在理解和建设匠心文化时,学校始终立足于历史血脉和文化底蕴。
一个核心即为“匠心”,是引领全校师生思想、言行的无形准则。它将教师打造成品德高尚、技艺精湛、用心育人的“双师型”教师;将学生培养为品格端庄、气质高雅、技能熟练的“现代型”工匠。围绕这个核心,学校在匠心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两个原则——传承性和发展性。
工程职校人在自身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地发展匠艺、匠知和匠气。通过匠心文化熏陶,掌握娴熟的“匠艺”。教师以德为重,教技为先,学生以技为本,做人为先,共同历练为专注、敬业、坚持、严谨,技艺精湛的“匠人”。通过匠心文化熏陶,怀揣适应需要的“匠知”。教师研究性地教,学生研究性地学,师生共同学习和研究技术和技能新知。通过匠心文化熏陶,修养具有个性的“匠气”,让“工匠精神”的理念在师生生心田孕育、渗透。
精
益
求
精
—提炼匠心文化的特质—
▽
在一个核心,两个原则基础上,学校提炼出匠心文化的三大识别——理念、行为和视觉。重德强技、自信成才的校训,教真育爱、知行合一的校风,教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风,勤学善悟、学做合一的学风……这些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校园精神即为理念识别,以此导向全校师生“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行为,实现学校“满足需求、追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理念,以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为“工匠精神”在工程职校孕育、生根、发芽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强技楼、创业园、勤康路、“功成”雕塑……工程职校每一座建筑、每一个处设施都蕴含着匠心文化的要义。学校多方面营造浓厚的视觉识别,对全校景观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在颜色、建筑风格、主题展示等方面融入职业素养、人文精神、技能水准、行业标准等要素。不仅校徽、校旗、校歌、校服、办公用品标识等的设计上独具匠心,校门、橱窗、雕塑,宣传栏、名言警句、牌匾等景观布置也充满匠心追求。还建有开放式校史陈列室、木刻长廊、国学回廊、师生荣誉墙,体现人文素养、企业文化的教室、寝室及各专业实训场等,都呈现出校企文化的自然融合,充分突出职业特征和职业岗位要求。实现了文化引领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联动、科普基地与优质教育教学平台共享,让师生时时处处能够感受到学校的匠心文化,从物质实体上充分展示和诠释匠心文化的内涵。
匠心文化不仅应成为学生头脑中的理念,更应成为“教学做一体化”中“做”的着力点。学校着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学校特色活动开展,以行为识别搭建起匠心文化的实现路径。突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以办学章程为统领,规程、条例、措施、规定、办法、行为规范等为细化配套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强化“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面管理和全素管理”,凸显学校“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的规则意识、敬畏意识以及行为规范。
重视特色活动开展。围绕“匠艺、匠知和匠气”,组建了威风锣鼓、小金龙、舞蹈、合唱、田径、武术、礼仪等15个社团活动。开展技能文化节、文艺汇演、特色大课间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定期举办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文明礼仪等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市、区级文明风采大赛,文艺汇演,体育比赛,演讲比赛,“三防”演练等活动;创设两个四级德育管理模式,开展职校或行业安全教育、感恩教育、法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成人教育活动等,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强烈感受和体验匠心文化的熏陶,逐步养成师生的独特“匠心”特质。
创
新
模
式
—打造匠心文化的保障—
▽
教师、学生、课程和物质是工程职校实现匠心文化建设的四大有力支撑。学校创建“专业教育+教师教育”的教师培养新模式,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发展平台和机会,实现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协调发展。目前,学校拥有专业带头人18人,区级骨干教师81人,“双师型”教师人,特聘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41名,初步锻造出了一支“德高、技强、业精”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建设匠心文化和实现办学目标创设坚实的师资基础和支撑条件。
匠心文化倡导“立德、强技、自信、自尊”的发展理念,突出专业特征和职业岗位特色。学校除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或行业教育要求开设和建设好核心课程外,更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形成国家课程、行业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结合的三大课程支撑体系。学校围绕职业岗位(群),以项目课程为主体,联合行业企业,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大力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做合一模式。制定和完善专业课程标准,促进教学评价内容与职业资格鉴定相对接,使课程评价更加科学、合理,毕业生“双证书”获得率达到全部。从年开始,学校引进成都成化机械有限公司、成都宏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新都花仙制衣有限公司在校内共建共享生产型实习工厂,以“校中厂”为载体,探索基于德国双元制的产品生产实景育人模式,搭建起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平台,夯实了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创新和钻研基础。
工程职校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同时,围绕匠心文化,探索形成“”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平台、三条主线、两本证书、一个机制;构建以“学生自治”为核心的“班级—专业部—学生处—学校”和“家庭—企业—学校—社会”两个“四级”德育管理育人体系;建立多维度监测、多主体实施和多方式评价的“三多评价与调控机制”,培养出大批优秀工匠。去年暑假,该校机械专业部分师生在没有专用设备,没有技术人员的情况下,凭着工程职校人专注、执着、敢于创新的“匠心”特质,以不锈钢为基础材料,以车钳铆焊等高超技艺打造出了“扬帆”、“起航”等校园标志景观;并结合专业技能,以精湛的技艺自行创作、设计、制作出了“双曲细腰广口花瓶”、“金属薄壁镜面观音净水瓶”、“将军肚薄壁金属镜面花瓶”、“金属竹节笔筒”等一系列机械加工创新工艺品,用他们精湛的技艺再次诠释了匠心文化之“工匠精神”。
服
务
社
会
—展现匠心文化的魅力—
▽
在匠心文化的熏陶下,目前工程职校已顺利通过国家示范校省级验收。学校基础办学条件不断优化,88个实训场所融学校文化、企业文化于一体,可供多名学生同时开展实训,实训设备总值达到万元。形成了“合作办学多元化、专业发展企业化、课堂教学微格化、素质评价综合化、培训鉴定社会化”的“五化”办学特色。学校率先创新开展普职融通探索,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市乃至全省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学校引企入校,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的成功经验在全市推广。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为平台,借助专业优势、设备优势、师资优势,立足青白江,面向全市开展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在岗职工培训、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等系列专项培训,充分体现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多名专业教师为青白江区骨干企业成化机械、重汽王牌、天保重工等提供技术咨询,协助其培训考核员工,改进生产工艺。韩超等4位教师参与成都国际铁路港进口汽车检查检测工作,以其专注、严谨,一丝不苟的“匠心”精神屡获好评。
以“工匠精神”滋养职业教育,以匠心文化引燃学生的“双创”热情。近五年来,工程职校学生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项(其中: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学校年年组织学生参加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成绩优异。汽修专业连续5年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获得优异成绩,特别是年杜磊同学获车身涂装个人项目一等奖,为四川省职业教育史上首位获此项目一等奖的中职学生,也是青白江职业教育史上夺取的首个国家级大赛一等奖。学生参加对口高考,本科率逐年攀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高,就业率98%,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93%。每年双招会上工程职校的毕业生都是各企业抢手的“香饽饽”。
“匠心”在无形中促进着师生共同学习、成长;也在无形中支配着学校稳定、持续发展,锻造出一代又一代拥有着专注敬业、严谨坚持、敬畏岗位、创新创造等职业气质的工程职校人。
文据
成都日报
图据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视频
孙小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