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上皮型腹股沟疝
鞍结节腹股沟疝
非典型腹股沟疝
后颅窝腹股沟疝
间变性腹股沟疝
小脑幕腹股沟疝

常见偏头痛的中医治疗

导读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以反复发作性的头痛为特点,发作间歇期正常。根据头痛发作前有无先兆症状,可将偏头痛分为有先兆的偏头痛(典型偏头痛)和没有先兆的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或单纯性偏头痛)两种。另外,尚有一类临床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偏头痛,也称为复杂型偏头痛,是指具有神经功能缺失体征的偏头痛。

现代社会,很多朋友由于工作上的压力以及生活中的压力的双重影响,经常会感觉身体不适,比如说偏头疼、昏昏欲睡、腰酸背痛等等,特别是偏头痛,反复无常又折磨人,虽然看起来只是小病小痛,但是危害却在消无声息地累积!年轻顶得住,那老了怎么办呢?所以呢小编认为,要好好面对偏头痛的影响,掌握技巧改善症状才是正确的做法!

偏头痛的症状

偏头痛是一种高发性的头痛,临床表现主要为额颞部(指额头和太阳穴)搏动性疼痛,逐渐加重、反复发作,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出汗、全身不适、头皮触痛等症状。

偏头痛早期症状可表现为精神、心理变化,如精神抑郁、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懒散、昏昏欲睡、情绪激动等;也可表现为面色苍白、发冷、厌食或明显的饥饿感、口渴、尿少、尿频、打哈欠、颈项发硬、恶心、腹痛腹泻、心慌、气短、心率加快、对气味过度敏感等。

偏头痛的原因1饮食因素

饮食不当,某些食物会引起机体内环境的变化也是导致偏头痛的原因。大量摄入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如咖啡、可乐等,使得血管扩张而刺激神经引发偏头痛;长期嗜酒,酒精中的乙醇作用于血管而引起的偏头痛;大量地吃巧克力、冰淇淋、奶酪、生乳制品等也会导致偏头痛,要把握好“度”的问题。

2药物影响

口服血管扩张药、避孕药、激素替代类药等药物,频繁使用止痛药都易导致偏头痛的现象出现。

3外界环境

气候变化及剧烈的天气变化一定程度上也会诱发偏头痛。湿热易使人情绪波动、烦躁、食欲减退,导致气血运行障碍,而引发偏头痛;风寒易损伤人体阳气,引起经脉闭阻,而引发偏头痛。

4遗传因素

偏头痛有遗传的可能,约20%~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其亲属出现偏头痛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如果父母都有偏头疼,遗传的几率比较高。如果是感染,外伤,肿瘤等引起的器质性头痛,遗传几率很小;如果是高血压脑病、脑出血、脑血栓等脑血管病所导致的头痛却也有遗传的可能性。

5内分泌和代谢因素

偏头痛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多在青春期发病,月经期容易发作,妊娠期或绝经后发作减少或停止。这就暗示内分泌和代谢因素也会影响偏头痛的发病。此外,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和花生四烯酸等代谢异常也可影响偏头痛发生。

6精神因素

精神心理压力大、情绪抑郁或情绪变化剧烈,过度紧张、过劳、情绪激动、睡眠过度或过少、月经等也可诱发偏头痛。快节奏的社会环境、生活工作上的不顺心和压力,往往使人大脑神经紧张、情绪低落,从而导致偏头痛的发生。

偏头痛的缓解方法

1梳摩痛点

将双手的十个指尖,放在头部最痛的地方,像梳头那样进行轻度的快速按摩,每次梳摩个来回,每天早、中、晚饭前各做1次。

2揉太阳穴

每天清晨醒来后和晚上临睡以前,用双手中指按太阳穴转圈揉动,先顺揉7~8圈,再倒揉7~8圈,这样反复几次,连续数日,偏头痛可以大为减轻。

3热水浸手

偏头痛发作时,可将双手浸没于一壶热水中(水温以手入水后能忍受的极限为宜),坚持浸泡半个小时左右,便可使手部血管扩张,脑部血液相应减少,从而使偏头痛逐渐减轻。

4吃含镁的食物

偏头痛患者应经常吃些含镁比较丰富的食物,如核桃、花生、大豆、海带、橘子、杏仁、杂粮和各种绿叶蔬菜等。

5小睡片刻

躺下来好好睡一觉,但要避免睡太多,以免睡醒后反而出现头痛。小睡片刻或许可以缓解偏头痛,但若你没有头痛时,则最好不要小睡。

6冷敷与热敷

有些人喜欢在额头及颈部冷敷,这方法对许多人有效;而另一些人则偏好热敷颈部或洗热水澡。当头痛发作时你可以用热敷或冷敷袋覆盖额头,并按摩太阳穴的血管以减轻头痛。

7适量服用阿司匹林

对于一个月发生一、二次的偏头痛,阿司匹林或其他常见的消炎药可派上用场。但过度使用这类药物,不仅会产生抗药性,而且可能引起更多疼痛。同时,若你决定使用阿司匹林治头痛,应在头痛一开始时,就立即服用,否则效果不明显。

8减压放松

学会放松自己,看淡周围事物,这样也可以降低偏头痛发作的几率。如果是在室内,出现偏头痛的情况的话,可以到外面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放松一下身心。或者洗个热水澡都是可以起到缓解效果的。

病因病机

本病属于中医“头风”“雷头风”的范畴。

1.遗传因素

约50%~80%的偏头痛患者有阳性家族史。目前,人们对本病的遗传方式有不同的看法,多数人认为与基因遗传有关。

2.饮食因素

进食富含酪胺或苯乙酸胺的食物,如奶酪、红酒、熏鱼、巧克力、柑橘和柠檬汁等,常可诱发偏头痛;其他食物,如牛奶、面粉、豌豆、鸡蛋等,亦可诱发头痛发作。

3.颅内血管的舒缩异常

这是本病的原发性改变,主要由于三叉神经支配的脑膜中动脉和颅内大动脉发生无菌性神经源性炎症,致使血管舒缩异常。

4.内分泌因素

本病多见于青春期女性,尤以月经期发作较为频繁,更年期后可逐渐减轻或消失。有人认为,这是由于雌激素的刺激而使催乳素分泌增加,从而间接刺激了前列腺素的分泌,导致血管扩张而引发头痛。

中医认为,寒气颇盛、湿浊颇重、气血虚弱、血络瘀阻、肝气不畅、肝阳上亢均可导致头部经脉的阻塞,进而出现头痛、偏头痛。因此,气候变化、头部受风、情绪不佳、过度劳累、月经期前后均可出现头痛、偏头痛。

诊断要点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从幼年开始患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30~50岁时发病率可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首次发病以20~30岁者为多。50%以上有家族史,多因劳累、紧张、情绪激动、月经期而发病。有明显的先兆期,如眼前闪光、冒金星、暗点、偏盲、精神不佳、嗜睡、肢体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先兆症状可持续数分钟,然后单侧出现剧烈头痛,疼痛部位在额、颞、眼眶部,有时左右交替发作,呈搏动痛及钻痛。

1.眼肌瘫痪型偏头痛和偏瘫型偏头痛

患者多为年轻人,常在头痛开始减轻时出现同侧眼肌瘫痪,或在头痛发作时出现对侧偏瘫或偏身麻木、失语,然后很快消失或持续数日恢复。

2.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患者多为年轻女性,常有家族史,发作与月经有明显的关系。反复发作性枕颈部疼痛、眩晕,伴有视觉障碍、共济失调、纳差、呕吐、耳鸣及口、唇、舌麻木等。

3.视网膜动脉型偏头痛

多见于有典型偏头痛史的年轻人,临床特征是以闪光性暗点为前驱症状,单眼黑蒙,视野缺损变化大,眼底检查显示视网膜水肿,偶可见樱红色黄斑,病因可能是视网膜动脉痉挛。

辅助检查:条纹嫌恶试验多为阳性,脑电图检查偶有轻度或中度异常,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可见双侧脑血流速度不对称。此外,还可进行脑成像(包括血管造影)及其他辅助检查。

辨证治疗

--Treatment--

1风邪上扰

症状:头痛偏左或偏右,痛连眉系,胀痛,语言不利,舌淡,苔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清热。

方药:川芎菊花茶调饮加减。菊花10g,僵蚕15g,川芎16g,黄芩15g,蔓荆子20g,当归12g,白芷12g,细辛3g,羌活10g,防风、甘草各6g。

失眠者,加炒枣仁;痛甚者,加蜈蚣。

2痰浊上扰

症状:头痛发作,昏蒙沉重,倦怠无力,嗜睡,面色苍白,眉骨疼痛,头昏目胀,恶心呕吐,心烦意乱,食欲不振,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天麻10g,半夏10g,胆南星12g,白术10g,陈皮10g,茯苓10g,竹茹10g,百合10g,白芷10g,防风10g,僵蚕10g。

心烦意乱,加莲子;食欲不振,加山楂。

3肝胆郁热

症状:头痛剧烈,呈胀痛、跳痛,头晕,耳鸣,心烦易怒,面红目赤,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滋阴潜阳,息风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9g,柴胡9g,天麻10g,黄芩10g,黄柏9g,桑叶6g,白芍10g,生地黄10g,川贝母15g,独活10g,防风12g,蜈蚣1条,僵蚕10g,牛膝12g,甘草6g。

跳痛,加全蝎;头晕耳鸣,加车前子。

4瘀血阻络

症状:头痛日久,痛如锥刺,痛有定处,舌紫暗,脉沉涩。

治法: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川芎12g,红花15g,桃仁10g,当归12g,赤芍10g,白芷12g,羌活10g,天麻30g,全蝎10g,地龙10g,甘草6g。

痛如锥刺,加乌梢蛇。

典型病例

张某,女,36岁。主诉:左侧时发偏头痛1年余。病史:患者1年前因生气后,出现左侧头部闷胀疼痛,此后每遇情绪不佳或月经前均出现左侧头痛,时发时止,服止痛药后疼痛缓解,不发作时如常人。近1个月来由于情绪欠佳,头痛频频发作,发作较甚,1周发作1次,每次疼痛1天左右,影响工作,医院诊治,诊断为偏头痛。现症:左侧颞部、顶部及颈部疼痛,甚至左侧眼眶中部及前额部亦出现疼痛,伴有流泪、头昏、耳鸣、心烦易怒、多梦、咽干、胸闷、恶心、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痰热内阻。

治法:清热化痰止痛。

取穴:太阳、足三里、丰隆、率谷、风池、内关、列缺、侠溪。配合服用温胆汤加黄连,水煎服。

一诊后,患者左侧头颈部的剧烈疼痛减轻,当晚入睡较好。二诊时,患者头脑比原来清醒,胸膈的烦闷似有减轻,故取穴、手法、方药均不变。治疗20天后,患者感觉头脑清醒,不适症状全消,入睡恢复正常。患者要求再治疗1个疗程,以减少发病机会。于是再治疗2个疗程,完毕停针。

患者2个月后突然发病,按上法予以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此后每在1年左右出现发病迹象1次,均用上法治疗1个疗程,告愈。之后用上法治疗长达2年,随访未见复发。

附:针刺疗法

(1)外感风邪

取外关、风池、率谷、百会、外关。实证用毫针泻法;虚证时,百会及配穴用补法,头维、风池用平补平泻法。

(2)瘀血阻络

取风池、曲池、列缺、阳陵泉、合谷、脾俞、血海、三阴交、阿是穴。三阴交、脾俞、血海,用补法;其余穴位用泻法。还可在局部及膈俞行点刺出血。

(3)痰热内阻

取头维、丰隆、中脘、阴陵泉、脾俞、足三里、太冲。实证用毫针泻法;虚证取中脘、阴陵泉、脾俞、足三里,用补法。

(4)肝阳上亢

取太冲、行间、阳陵泉、悬颅、率谷、太溪、肾俞、肝俞。太溪、肾俞,用补法;其余穴位用泻法。

中药塞鼻

取川芎、白芷、炙远志各15g,焙干,再加冰片7g,共研成细粉,装瓶备用。用绸布包少许药粉塞入鼻中,一般塞后15分钟左右便可止痛。

食丨疗

1.饮浓薄荷茶

取干薄荷叶15g,放入茶杯内,用刚烧开的开水冲泡5分钟后服用,早、晚各服1次,对治疗偏头痛有一定的作用。

2.吃含镁食物

经常吃些含镁比较丰富的食物,如核桃、花生、大豆、海带、橘子、杏仁、杂粮和各种绿叶蔬菜,对缓解偏头痛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做自己的推拿师

头痛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常见症状,其发生的原因较复杂。一般来说,推拿疗法对偏头痛、神经性头痛以及感冒、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等有较好的疗效。

取丨穴

印堂

印堂: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太阳

太阳: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

头维

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

率谷

率谷: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百会

百会: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处。

风池

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平风府穴处。(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合谷

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即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中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

治疗方法

1.抹前额:以食、中、无名指指面自眉间向前额两侧抹,约30次。

2.按揉印堂、太阳、头维、率谷、百会、风池、合谷穴各1分钟。

3.双手十指微曲,以十指指端自前发际向脑后梳理,约30遍。

4.双手十指微展开,以指端叩打头部,约20次,操作时用力宜适中。

注意事项

头痛病因复杂,必须先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再进行推拿手法治疗。

注意休息,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及精神紧张。

赞赏

长按







































吉林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ocefugugoushan.com/ajxfggn/283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