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有一位九十高龄的老先生因为疝病以及合并症过世了。当时就有一种冲动,想写点文字给人们做一个提醒。手头一忙,就放下来了。人啊,总是有一种惰性。
昨天出门诊,有这么一对父女,着实地小小刺激了我一下,迫使我动笔,以一个专业医生而且是老医生的身份,和大家说说关于疝的那些事儿。这对父女,爸爸57岁,是位资深的小学教师,应该算是知识分子。右侧腹股沟长了个"疝气",发现11年多了,硬是撑着没有做手术。这次来看病,右侧疝已有成人拳头大小,而且左侧也出现了一个核桃大小的疝。虽说没有发生什么重要合并症,但毕竟影响正常生活、运动,再说心理上也不舒服,对吧?笑点不在这儿,他那位美丽的女儿,也有30岁左右吧,一看就是政府职员或者是公司主管,高学历的那种,当我仔细给病人做完检查,讲解完可能的危害,手术必要性及可以选择的各种手术方式以后,给我来了这么一句:"大夫,是不是疝气就是一种特别小特别小特别小的手术啊?"呵呵,直接叫人泪奔!
我们通常讲的"疝气",一般指腹股沟区的疝,包括斜疝、直疝和股疝。确实是一种常见疾病,全国每年的新发病例在万例以上。只要不是合并严重的心肺疾病或者局部合并症(譬如绞窄疝、肠坏死,多次复发,局部硬化剂治疗后等),疝手术应该不算困难,一般经过标准培训的年轻医师,都是可以胜任的。疝手术经过数百年的演变,至上世纪末无张力疝修补技术普及以前,仍然有约10%的复发率,所以说,做好一个疝手术也并不是都那么轻松的事儿。近20余年来,无张力修补技术的普及和腹腔镜技术下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开展,使得疝复发率降到了0.1%左右,这是20世纪外科的巨大贡献。经过严格培训的疝外科医师,对疝病的治愈确实有了非常高的把握。
那么,站在疝病患者的角度来讲呢,虽然说对于无症状的疝,可以谨慎观察而暂时不做手术(注意,是暂时),但是,毕竟,疝病是不可自愈的。除了1-2岁以内的小孩子有一部分可以自愈的外,成年人疝只能持续存在,或者越来越大。如果在未来某个时间,因为疝出的肠管或者别的什么器官卡住不能还纳,就有可能造成肠坏死,那就危险了。这时候,再就诊不及时,就可能需要切除部分肠管,损失就大了。更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
所以说呢,成年人一旦诊断有疝气,建议积极手术治疗为妥,即便不发生严重并发症,仅仅是体积的增大,也会增加手术的难度。而且,等待越久,病人年事愈高,对手术的耐受能力也会变差。顺便要说的是,确实因为各种原因暂时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也万万不要听信江湖医生的传言,什么"一针治疝气"、“不开刀,不吃药"等等。因为注射疗法,硬化剂在体内形成的硬结会给将来手术造成很多麻烦,并且这些化学制品大多都有强烈刺激性甚至致癌。
还是说一下那位92岁高龄的老爷爷吧,他在70岁那年就检查出了疝气,是一个下腰部疝,比腹股沟疝复杂一点。医院看的,所以,当时情况也确实记不清楚了,反正一直没有做手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随着一年年过去,疝是越来越大啦,但是疝病并没有影响他的健康,至少是没有影响生命,所以就更加侥幸起来。直到前不久,疝突然增大了许多,而且腹痛难忍,医院急诊室,急诊室一看病情危重,赶紧做了CT检查,医院。当我们接到求救信息以后,马上开通了绿色通道,医院15分钟左右,经过紧急准备,病人已进入了手术室。病人情况极其复杂,95%的小肠和三分之一的大肠都疝出在疝囊里,腹腔一打开,恶臭、穿孔、感染、争分夺秒的抢救。手术在不到两个小时结束了,肠管保住了,腹腔清洗干净了。但是,病人因为严重的感染性休克,高龄病人的心、肺、肾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ICU救治3天以后,还是走了。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去惋惜20多年来没有提早去干预一个疝,确实是悔之晚矣。
作为从事这个专业30多年的老医生,真心提醒,亲爱的朋友们:疝是一个良性疾病,在身体情况还好的时候,早把这个定时炸弹清除掉,别等到年老体弱,甚至伴有心脑肺肾很多内科疾病的时候,疝再横插一杠,麻烦就非常大啦。身体健康,一定需要一种健康的态度!
作者: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孙晓东
供稿:医院
编辑、发布:高丽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