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为慢性进行性脊椎关节病,主要侵犯中轴骨,其特点表现为脊椎的韧带附着处发生骨化,最终导致脊椎的强直、僵硬和畸形,过去混同在类风湿关节范围内,自70年代检出血清组织相溶性抗原HLA-B27后,强直性脊柱类刁脱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范畴,成为一种独立疾病,其患者类风湿因子95%为阴性,故又名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发病在15~30岁,男多于女,男:女=14:1。发病机理: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感染、损伤有关。一、病史和症状(一)发病形式发病形式一般比较隐匿。早期可有厌食、低热、乏力、消瘦和贫血等症状,但除儿童外一般都不严重。有的强直性脊柱炎症状可发生在外伤、劳累、休克和感染之后,值得注意。另外,本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西方报告本病患者一级亲属罹患本病的风险性比一般人高20…—40倍,也有报道其一级亲属患病率达35%者。作者对一组HLA—B27阳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级亲属调查结果,其一级亲屑患病率24%,且强直性脊柱炎随B27而分离。(二)首发症状1.腰痛腰痛或不适是本病最常见症状.发生率90%左右。其发生隐匿,常为隐痛,难以定位。开始时病人常觉得疼痛或不适,部位在臀深部,疼痛严重者常位于骶髂关节,有时可放射至髂嵴或大腿后侧。疼痛可因咳嗽、喷嚏或其他牵扯腰背的动作而加重。开始腰背疼痛可为单侧或间歇性,以后逐渐进展为双侧、持续性伴僵硬。部分病人一开始就出现腰痛、僵硬。夜间痛可影响睡眠,严重时可使病人在睡眠中痛醒,甚至要下床活动后始能重新入睡,为病情活动的指征之一。腰痛严重时病人可能下床都感到困难,需先移至床边以免腰部弯曲旋转而使疼痛加重。本病腰痛休息不能缓解,活动反而能使症状改善,此为炎症性腰痛与机械性腰痛的鉴别要点之—。2.晨僵也是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病人早起觉腰部僵硬,活动后可以缓解.晨僵也是病情活动指标之一,病情严重者可持续全日。除活动外,热敷、热水浴也可使晨僵缓解。3.肌腱附着点病变即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炎症,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特征性病理变化,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病人可出现胸痛,咳嗽或喷嚏时加重,有时可误诊为“胸膜炎”,也可能因胸痛类似“心包炎”或“非典型心绞痛”而去看心血管医生或胸科医生。由于吸气时胸廓扩展受限,故早期病例也可出现轻、中度朐廓活动度降低。但因腹式呼吸代偿,极少出现通气功能受损,且对非甾体抗炎药反应良好。颈椎僵、痛一般发生于起病数年之后,但少数病例早期也可出现此类症状。4.外周关节症状半数以上病例病程中出现外周关节症状。以外周关节受累为首发症状者,一般认为20%左右。外周关节受累部位以髋、膝、躁等下肢大关节为多见,也可累及肩、腕等上肢大关节,指、趾等末梢小关节受累较少见。汕头大学医学院确诊的例强直性脊柱炎中,作为首发症状的外周关节受累频数依次为髋、膝、躁、足趾、上肢、足跟,发生率分别为18.5%、15.5%、7.8%、2.6%、2.2%和1.3%。★强直性脊柱炎外周关节受累较少表现为持续性和破坏性,为区别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特点之一。★Calin等对英国强直性脊柱炎协会名病人调查结果,发现发病年龄越轻,髋关节受累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随着发病年龄增加,髋关节受累发生率也随之降低,严重性也随之减少。国外报告髋关节受累发生率17--36%,国内达60%左右,但不如西方人严重。其他外周关节受累也是中国人发生率高。
(三)典型表现
随着病情进展,整个脊柱可发生自下而上的强直:先是腰椎前凸曲线消失,进而胸椎后凸而呈驼背畸形;随着颈椎受累,颈椎活动受限,此时病人体态变为头向前俯、胸廓变平、腹部突出,呼吸靠膈肌运动,最后脊柱各方向活动完全受限,病人行走时只能看见前面有限的一段路面。此阶段疼痛、晨僵均不明显,只在某些仍有炎症活动的部位仍有疼痛。但此时由于整个脊柱发生强直,病人改变姿势时自我平衡十分困难而很容易发生外伤,且外伤很可能为此阶段疼痛突然加重的原因。
所幸发生完全强直的病例属于少数,80%左右病人能胜任一般工作和生活自理,病变只限于部分脊柱、甚至终生限于骶髂关节。
(四)关节外表现作为一种全身性慢性炎症性疾病,除了累及脊柱、外周关节和肌腱/韧带附着点外,强直性脊柱炎还可累及其他器官。1.全身症状多见于早期,陈个别外一般不严重。主要表现为乏力、体重减轻、贫血,以及急性时相反应如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等。一般来说,以中轴关节症状为主者全身症状较轻;而外周关节受累比较严重者,全身症状比较突出。2.急性前葡萄膜炎或虹膜炎有人认为本病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一部分,有人则认为是和强直性脊柱炎以及HLA—B27相关的独立疾病。据统汁强直性脊柱炎虹膜炎的发生率为4—33%,部分病例虹膜炎先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临床表现为急性发作,常单侧发病。症状如疼痛、流泪、畏光等。体检可见角膜周围充血、虹膜水肿。如虹膜粘连,则可见瞳孔收缩,边缘不规则。裂隙灯楦查见前房有大量渗出和角膜沉积。每次发作约4-8周,一般无后遗症,但常复发。3.心血管表现心血管受累虽然少见。但也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一类重要表现。临床上包括上行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膜下纤维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以及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脏扩大、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扩张型心肌病和心包炎等。有报告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心血管受累同HLA—B27密切相关,男性远多于女性,欧美国家发生率高于我国及日本。强直性脊柱炎心传导系统障碍的发生率也随病程而增加。有人统计,2.7%病程15年、8.5%病程30年后可出现传导系统功能紊乱,其发生串也是外周关节受累为主者高,约为一般病例的2倍。有的病例可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而出现阿斯综合征。有人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可能是心传导系统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其真正发生串可能远远高于以往统计,值得注意。4.肺部表现为本病后期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一般发生于病程20年以上者。临床可无明显症状,也可有咳嗽、咯痰、气短以至咯血。随着病变发展,胸廓活动受限,可出现双上肺尤其是肺尖纤维化、囊性变、甚至空洞形成,肺功能进一步受损。晚期常合并机遇性感染而使病情更为复杂。强直性脊柱炎后期因脊肋关节和胸肋关节骨化而使胸廓僵直,胸骨后压痛。胸片町见胸锁关节狭窄、融合,肋骨和椎体、横突融合,叹气相肋骨提升减弱甚至缺如。此时病人需由膈肌代偿呼吸,但腹式呼吸使腹腔压力增加,有些病人可发生腹股沟疝。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医疗体育,对改善预后实为重要。5.神经、肌肉表现以往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神经、肌肉表现重视不够,一般认为多屑晚期继发症状如脊椎骨折、脱位所致。本病脊柱强直以后,一般都并发严重的骨质疏松,因此十分容易发生骨折,那怕轻微的外伤也可引起。脊椎骨折以颈椎最易发生,尤以5、7颈椎多见,是死亡率最高的并发症。病人外伤后出现颈、背痛或肢体麻木症状者,应除外脊柱骨折的可能。6.肾损害强直性脊柱炎肾损害较少见,主要为lgA肾病和肾淀粉样变。有人认为IgA肾病与炎症性肠病有关。而淀粉样变一般为继发性。7.前列腺炎据报告本病慢性前列腺炎比正常人群多见.★诊断:早期诊断困难,下腰部、臀部疼痛,脊柱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继而胸椎后凸,胸部扩展缩小≤2.5cm。X线检查有重要意义,双侧骶髂关节经历增宽→侵蚀→硬化及强直改变,脊柱呈竹节样骨化改变,实验室检查患者多有轻度贫血,它沉快,类风湿因子阴性,HLA-B27阳性。★辅助检查:X线检查,早期病变累及骶髂关节,关节轮廓模糊,关节软骨下有毛玻璃样骨质密度增加带,接着出现关节骨折增生,关节间隙狭窄、消失,发生骨性强直,脊柱早期有骨顶疏松,然后有小关节腔隙模糊、变窄、韧带钙化,椎间盘纤维骨化,椎体间骨桥形成,广泛韧带钙化,脊柱呈竹节样脊柱,实验室检查有轻度贫血,白细胞轻度升高,90%患者红细胞沿降率增高,类风湿因子95%阴性,90%患者HLA-B27阳性。儿童强直性脊柱炎★14岁以前发病的强直性脊柱炎称儿童强直性脊柱炎。儿童强直性脊柱炎实际上并不少见,西方报告约占强直性脊柱炎的10%,占儿童慢性关节炎之15--20%.医院报告原先诊断为儿童类风湿关节炎寡关节型和多关节型24例中,19例符合儿童强直性脊柱炎.灿头大学医学院--年3年间收治的例强直性脊柱炎,儿童型36例,占12.5%。目前儿童强直性脊柱炎是基于回顾性研究的临床诊断,因为大多数病人发病多年以后才出现典型强直性脊柱炎表现.(一)临床特点1.发病形式本病多见于年长儿,男多于女,男女比例约为7;1.汕头大学医学院确诊的36例中,男33例,女3例,男:女=11:1;发病年龄7-16岁,平均13.4岁。据统计,发病第1年只有12--24X有腰痛、晨僵、活动受限等症状或x线骶髂关节炎。反之,80--90%病例以外周关节炎或肌腱附着点病变为主要症状,且一般以下肢为主.受累关节一般少于10个,寡关节比多关节多见,常为单侧或不对称性.部分病人可有持续高热或低热、体重降低、肌无力、贫血、白细胞升高或高丙球蛋白血症.
(1)血清阴性肌腱附着点病变和关节炎综合征:血清阴性肌腱附着点病变和关节炎综合征(seronegativeenthesopathyandarthritissymdrome.SEA综合征),是指17岁以前发生的肌腱附着点病变,以及寡关节病或关节炎,而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阴性的一类疾病.这类疾病在发病年龄、性别分布、家族史和血清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以及HLA—B27,等方面有别于儿童类风湿关节炎。其肌腱附着点病最常见于膝和足跟周围,关节炎以下肢为多见,临床表现与儿童强直性脊柱炎类同,一般认为是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或轻型表现。(2)HLA-B27阳性的儿童慢性关节炎:多系列儿童慢性关节炎长期(10年以上)随访结果,50%以上HLA-B27阳性病例发展为强直性脊柱炎;而HLA-B27阴性者不发生强直性脊柱炎或x线骶髂关节炎。提示HLA-B27是诊断儿童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线索。(3)儿童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一般不作为主要依据.女性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一直被认为是主要见于男性的疾病,50年代流行病学资料男女比例为16-9:1。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深化,女性病例的发现率增加,西方一般认为男女比例为8--5:1。本病与HLA—B27,相关以后,有人报告男女比例为1:1,但其后研究仍证明男性多发.作者统计例结果,男女比例约为4:l。对男女强直性脊柱炎患病率的差异至今尚乏满意的解释.职业、妊娠对奉病均无大影响,而性激素的作用亦尚不肯定。一般认为女性发病比男性晚,医院报告女性平均发病年龄26.8岁,比男性20.8岁迟6年;作者例分析结果,女性发病子均年龄25.4岁,比男性之22.3岁晚3年。★女性强直脊柱炎的另一特点是外周关节,尤其膝关节受累发生率高于男性,西方报告分别为50%与25%,国内医院例分析外周关节受累发生率女性略高,为57%比48%,与汕头大学医学院病例大概相似.另外,女性耻骨联合受累比男性多见。★在病情严重性方面,一般认为女性病情较轻,较少整个脊柱受累。作者例分析结果,I、-、N级IS髂关节炎男性组各占37.2%、4L6%和2l.2%,而女性组各占54.3%、34.3%和11.4%;椎间骨桥形成/脊柱竹节样变男性36.1%,女性组仅8.6%.★注意女性强直性脊柱炎和男性的差异,不但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对深入研究本病也是有益的线索。B27阴性的强直性脊柱炎★虽然HLA-B27阴性和HLA-B27阳性的强直性脊柱炎有共同的临床特点,但亦存在不少差异:一.般B27阴性者发病年龄较大,?急性虹膜炎不如B27阳性者多见,但伴银屑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较多。另一方面,B27阴性者病情一般较轻,也极少家族聚集性。两者临床表现的差异,可能与遗传素质有关.
★预防:因病因不明,不易预防,一旦发病应尽早治疗,减慢病程发展。★早中期治疗主要目的在于:1控制炎症,缓解症状2防止脊柱、髋关节僵直或保持最佳功能位置3避免治疗所致副作用★保守治疗概要:1非甾体抗炎药:首选,但强调个体化治疗。短期服药后症状改善,如过快停药,不利于达到抗炎效果,也容易引起症状复发2柳氮磺嘧啶(SSZ):适宜于改善患者外周关节的滑膜炎,而对脊柱关节的病变作用至今尚无结论。目前国内常用。3甲氨蝶呤(MTX):对非甾体抗炎药和柳氮磺嘧啶无效的患者可能有效。
一般不需手术,当髋关节功能障碍及脊柱强直影响运动时,行髋关节人工置换术及脊柱截骨术。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