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上皮型腹股沟疝
鞍结节腹股沟疝
非典型腹股沟疝
后颅窝腹股沟疝
间变性腹股沟疝
小脑幕腹股沟疝

经方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

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瘥,当月尽解,如其不瘥,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鳖甲十三分(炙)乌扇三分(烧)黄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妇三分(熬)干姜三分大黄三分芍药五分桂枝三分葶苈一分(熬)石韦三分(去毛)厚朴三分牡丹五分(去心)瞿麦二分紫葳三分半夏一分人参一分蟅虫五分(熬)阿胶三分(炙)蜂窝四分(炙)赤硝十二分蜣螂六分(熬)桃仁二分

上二十三味,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本方功能扶正祛邪,消癥化结。

本方证是以疟疾久踞少阳,进而深伏经隧,以致正气日衰,气血运行不畅,寒热痰湿之邪与气血相搏结,聚而成形,结为癥瘕,留于胁下为主要病机的病证。

症见癥瘕结于胁下(名疟母),按之有块,推之不移,纳少,肌肉消瘦,或腹中疼痛,或寒热往来发有定时,舌质黯紫或有瘀斑,脉弦。

黄元御《金匮悬解》

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瘥,当月尽解,如其不瘥,当云何?师曰:

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病疟以此月之初一日发,五日一候,三候一气,十五日气候一变,故当愈。设其不瘥,再过一气,月尽解矣,如其仍然不瘥,此其邪气盘郁,结为癥瘕,名曰疟母。

当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鳖甲行厥阴而消癥瘕;

半夏降阳明而消痞结;

柴胡、黄芩,清泻少阳之表热;

人参、干姜,温补太阴之里寒;

桂枝、芍药、阿胶,疏肝而润风燥;

大黄、厚朴,泻胃而清郁烦;

葶苈、石苇、瞿麦、赤硝,利水而泻湿;

丹皮、桃仁、乌扇、紫葳、蜣螂、鼠妇、蜂窠、(庶/虫)虫,破瘀而消癥也。

鳖甲

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味咸平。

主心腹癥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阴蚀,痔恶肉。生池泽。

味咸,气腥,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

破癥瘕而消凝瘀,调痈疽而排脓血。

鳖甲化瘀凝,消癥瘕而排脓血,其诸主治,下奔豚,平肠痈,疗沙淋,治经漏,调腰痛,敷唇裂,收口疮不敛,消阴头肿痛。

醋炙焦,研细用。

乌扇(射干)

清热解毒,利咽消痰

味苦平。

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急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一名乌扇,一名乌蒲。生川谷。

味苦,微寒,入手太阴肺经。

利咽喉而开闭塞,下冲逆而止咳嗽,最清胸膈,善扫瘀浊。

其诸主治,通喉痹,开胸满,止咽痛,平腹胀,泻肺火,润肠燥,行积痰,化瘀血,下经闭,消结核,破癥瘕,除疟母。

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味苦平。

主诸热黄疽,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创恒蚀,火疡。一名腐肠。生川谷。

味苦,气寒,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经。

清相火而断下利,泻甲木而止上呕,除少阳之痞热,退厥阴之郁蒸。

柴胡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退热截疟

味苦平。

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熏。

味苦,微寒,入足少阳胆经。

清胆经之郁火,泻心家之烦热,行经于表里阴阳之间,奏效于寒热往来之会,上头目而止眩晕,下胸胁而消硬满,口苦咽干最效,眼红耳热甚灵。降胆胃之逆,升肝脾之陷,胃口痞痛之良剂,血室郁热之神丹。

鼠妇

味酸温。

主气癃,不得小便,女人月闭,血癥,痫痓,寒热,利水道。一名负蟠,一名威。生平谷。

味酸,微寒。入足厥阴肝经。

善通经脉,能化癥瘕。

干姜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味辛温。

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川谷。

味辛,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手太阴肺经。

燥湿温中,行郁降浊,补益火土,消纳饮食,暖脾胃而温手足,调阴阳而定呕吐,下冲逆而平咳嗽,提脱陷而止滑泄。

大黄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味苦寒。

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杀,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生山谷。

味苦,性寒,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

泻热行瘀,决壅开塞,下阳明治燥结,除太阴之湿蒸,通经脉而破癥瘕,消痈疽而排脓血。

大黄苦寒迅利,泻热开瘀,决壅塞而通结闭,扫腐败而荡郁陈。一切宿食留饮,老血积痰,得之即下,心痞腹胀,胃结肠阻,饮之即通。湿热瘀蒸,非此不除,关窍梗塞,非此不开。荡涤肠胃之力,莫与为比,下痢家之停滞甚捷。

芍药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止汗

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味苦平。

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川谷及丘陵。

味酸、微苦、微寒,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

入肝家而清风,走胆腑而泻热。善调心中烦悸,最消腹里痛满,散胸胁之痞热,伸腿足之挛急。吐衄悉瘳,崩漏胥断,泄痢与淋带皆灵,痔漏共瘰疬并效。

桂枝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牡桂。味辛温。

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

味甘、辛,气香,性温。

入足厥阴肝、足太阳膀胱经。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经络而达营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脱陷,降浊阴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能止奔豚,更安惊悸。

葶苈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味辛寒。

主癥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一名大室,一名大适。生平泽,及田野。

味苦、辛,性寒,入足太阳膀胱经。

破滞气而定喘,泻停水而宁嗽。

葶苈苦寒迅利,行气泻水,决壅塞而排痰饮,破凝瘀而通经脉。凡停痰宿水、嗽喘肿胀之病,甚奏奇功。月闭经阻,夜热毛蒸之疾,亦有捷效。

石韦

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味苦平。

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一名石。生山谷石上。

味苦,入足太阳膀胱经。

清金泻热,利水开癃。

石韦清肺除烦,利水泻湿,专治淋涩之证,并疗崩漏金疮,发背痈肿。

厚朴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味苦温。

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味苦、辛,微温,入足阳明胃经。

降冲逆而止嗽,破壅阻而定喘,善止疼痛,最消胀满。

厚朴苦辛下气,善破壅塞而消胀满,下冲逆而定喘嗽,疏通郁迫,和解疼痛,除反胃呕吐,疗肠滑泄利,消宿食停水,调泄秽吞酸,止肠胃雷鸣,平霍乱转筋,下冲消滞物也。

去皮,姜汁炒。

牡丹皮

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味苦辛寒。

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淤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创。

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

味苦、辛,微寒,入足厥阴肝经。

达木郁而清风,行瘀血而泻热,排痈疽之脓血,化脏腑之癥瘕。

牡丹皮辛凉疏利,善化凝血而破宿癥,泻郁热而清风燥。缘血统于肝,肝木遏陷,血脉不行,以致瘀涩而生风热。血行瘀散,则木达风清,肝热自退也。其诸主治,通经脉,下胞胎,清血热,凉骨蒸,止吐衄,断淋沥,安扑损,续折伤,除癞风,消偏坠。

瞿麦

利尿通淋,破血通经

味苦寒。

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一名巨句麦。生川谷。

味苦,微寒,入足厥阴肝、足太阳膀胱经。

利水而开癃闭,泻热而清膀胱。

瞿麦渗利疏通,善行血梗而达木郁,木达而疏泄之令畅,故长于利水。

其诸主治,清血淋,通经闭,决痈脓,落胎妊,破血块,消骨鲠,出竹刺,拔箭镞,皆其疏决开宕之力也。

紫葳(凌霄花)

破瘀通经,凉血祛风

味酸微寒。主妇人产乳余疾,崩中,癥瘕,血闭,寒热,羸瘦,养胎。生川谷。

味酸,微寒,入足厥阴肝经。

专行瘀血,善消癥块。

紫葳酸寒通利,破瘀消癥,其诸主治,通经脉,止淋沥,除崩中,收带下,平酒皻,灭风刺,治癞风,疗阴疮。

紫葳即凌霄花。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味辛平。

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

一名地文,一名水玉。生川谷。

味辛,气平,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

下冲逆而除咳嗽,降浊阴而止呕吐,排决水饮,清涤涎沫,开胸膈胀塞,消咽喉肿痛,平头上之眩晕,泻心下之痞满,善调反胃,妙安惊悸。

人参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定神

味甘微寒。

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

味甘、微苦,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

入戊土而益胃气,走己土而助脾阳,理中第一,止渴非常,通少阴之脉微欲绝,除太阴之腹满而痛,久利亡血之要药,盛暑伤气之神丹。

蟅虫

续筋接骨,破血逐瘀

味咸寒。

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癥瘕,破坚,下血闭,生子大,良。

一名地鳖。生川泽。

味咸,微寒,入足厥阴肝经。

善化瘀血,最补损伤。

蟅虫咸寒疏利,专破癥瘀,兼补伤损。其诸主治,疗折伤,续筋骨。

炒枯存性,研细用。

阿胶

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味甘平。

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一名傅致胶。

味平,入足厥阴肝经。

养阴荣木,补血滋肝,止胞胎之阻疼,收经脉之陷漏,最清厥阴之风燥,善调乙木之疏泄。

蜂窝(炙)

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味苦平。

主惊痫瘈疭,寒热邪气,瘨疾,鬼精,蛊毒肠痔。火熬之,良。一名蜂肠。生山谷。

味咸,入足厥阴肝经。能化结硬,善破坚积。

炒枯存性,研细用。

赤硝

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味苦寒。

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府积聚,结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种石。炼饵服之,轻身神仙。生山谷。

味咸、苦,入足厥阴肝、足太阳膀胱经。

软坚破积,化癖消癥.

赤硝即朴硝之赤者,凡斥卤之地,咸水之旁,咸气浸淫,土上生霜,有白、有赤、有黄。

《本草》所谓清白者佳,黄者伤人,赤者杀人,性烈故也。

其清热软坚,消块化积,亦同诸硝,而迅利过之。

蜣螂

味咸寒。

主小儿惊痫,瘈疭,腹张,寒热,大人瘨疾狂易。一名蛣蜣。火熬之良。生池泽。

味咸,微寒,入足厥阴肝经。

善破癥瘕,能开燥结。

炒枯存性,研细用。

桃仁

味甘、苦、辛,入足厥阴肝经。

通经而行瘀涩,破血而化癥瘕。

桃仁辛苦滑利,通经行血,善润结燥而破癥瘀。

其诸主治,止咳逆,平喘息,断崩漏,杀虫(匿/虫虫),疗心痛,医腹痛,通经闭,润便燥,消心下坚积,止阴中肿痒,缩小儿癞疝,扫男子牙血。

泡去皮尖。

《辽宁中医杂志》

张姓,男,34岁。

两年来患三日疟,反复发作。今夏,病发至秋,病尚未愈。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肢体无力,脘闷腹胀,饮食不佳,脾肿大,肋下4厘米。

疟来先恶寒怕冷,随即发热,体温38度上下,两小时后汗出热退。脉象稍弦,舌苔薄白。邪在少阳留恋不解,痰湿内蕴,气滞血瘀,结于右肋。

治当先截其疟,后治其痞。方拟鳖甲汤加减。

处方:

鳖甲15克,柴胡、黄芩、半夏各10克,常山、槟榔、草果各6克,生姜3片,大枣2枚。

于疟发前服药。服药3剂,疟发停止。

随用鳖甲煎丸,以治其癥结。每日服鳖甲煎丸30克,分3次服。连服两月,疟未发作,脾肿大缩小为肋下2厘米。再服鳖甲煎丸一个月,疟发根本控制,脾肿大缩小为1厘米。形体渐壮,饮食增加,病已痊愈。

嘱常服鳖甲煎丸,以消徐癓,防其再发。

《经方发挥》

郭某某,女,52岁。

五年前曾定期发寒热往来,医院诊断为“疟疾”,运用各种抗疟疗法治疗,症状缓解,但遗留经常发低热。

半年后,经医生检查,发现脾脏肿大2-3cm,予各种疗疟法,效果不佳,脾脏继续肿大。

近1年来逐渐消瘦,贫血,不规则发热,腹胀如釜,胀痛绵绵,午后更甚。食欲不振,消化迟滞,胸满气促,脾大至肋下10cm,肝未触及,下肢浮肿,脉数而弱,舌胖有齿痕。

据此脉症,属《金匮》所载之疟母,试以鳖甲煎丸治之:

鳖甲克,黄芩30克,柴胡60克,鼠妇30克,干姜30克,大黄30克,芍药45克,桂枝30克,葶苈15克,厚朴30克,丹皮45克,瞿麦15克,凌霄花30克,半夏15克,人参15克,蟅虫60克,阿胶30克,蜂房(炙)45克,芒硝90克,蜣螂60克,桃仁15克,射干20克。

以上诸药,蜜制为丸,每丸重10克,日服2丸。

服完1剂后各种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下肢浮肿消失。

此后又服1剂,诸症悉平,脾脏继续缩小至肋下6cm,各种自觉症状均消失,故不足为患。

遂停药,自行调药。

按语:

鳖甲煎丸除用治疟母外,现在常用它治疗各种慢性病引起的肝脾肿大,如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血吸虫等病导致的肝硬化均有消除症状、缩小肝脾的作用。

但须注意应久服不断,才能获效。

《光明中医》

张某,以“早期肝硬化”来诊。

患者面色黧黑,左右胁肝脾痛如锥刺,日轻夜重,小便色黄,大便尚可,惟饮食不馨,食后每见腹中夯胀为甚。

切其脉弦而责责,舌质紫暗,苔则白润。

余辨此证为肝脾血络瘀滞,肝不疏泄,脾不运化,而气血凝滞,则三焦为之不利。

疏方:

柴胡12克,黄芩6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党参6克,炙甘草6克,大枣7枚,桂枝10克,赤芍10克,鳖甲30,生牡蛎30克,红花10克,茜草10克,蟅虫10克,蜣螂10克,射干10克,紫葳10克,石韦12克,瞿麦12克。

患者问余服药见效的时间,

余曰:

服此方15剂为一疗程,见汝之病症已入血分,大约在服60剂后(为四个疗程),可望病减而肝脾之痛得瘳。

患者按所嘱服药,两月后,面色变白,精神有增,肝脾之痛消失,而且胃开能食,腹胀不发,体力转佳。

再三向余道谢。

《新中医》

洪某某,男,30岁。主诉腹部逐渐胀大已1年。经查体及化验检查,诊断为“肝硬化腹水”。

初用多种治疗方法均未见效。

后以鳖甲煎丸治疗,间断用利水药,配合饮食调养。

持续治疗2个多月竟获良好效果,病人腹水渐消退,肝大缩小,肝功能有显著改善。

《中医杂志》

王某,女,31岁。

年初开始有下腹部隐痛,白带较多,同年7月妇科检查右侧卵巢有一核桃大包块,同年11月包块增大为拳头大,年3月检查双侧卵巢囊肿,右侧拳头大,左侧核桃大。

某医院超声波检查右侧肿块5cm*6cm*6cm,左侧3.5cm*4cm*4cm。

近年来下腹部坠胀隐痛逐日加重,月经后下腹坠胀更剧,腰膝,白带多,大便常溏。

苔薄微黄,脉象小弦。小腹可触及包块,推之不动,质地较硬。

证属秉赋偏弱,忧思伤脾,脏腑不和,气机阻滞,久则瘀血内停,始为瘕,继为癥。

理气消胀,活血化瘀为治,用少腹逐瘀汤等二月无效。

年9月,使用人参鳖甲煎丸,每日3次,每次3克。

月经期加用少腹逐瘀汤数剂,2个半月后妇科检查右侧卵巢囊肿由原来拳头大缩为鸡蛋大,左侧卵巢已消散,下腹坠胀大减。

又用药2个月到妇科检查宫体增大,右侧附件有小核桃大的包块,诊断为“早孕”,鉴于右侧卵巢还有一个小囊肿,病人要求人工流产,继续治疗。

年底仍能扪及右侧附件有核桃大囊肿,超声波检查宫口右侧仅见1.5cm液平反射。

年病情稳定,间断地服用丸药。

年基本上未服药,同年11月停经50多天,诊断为“早孕”。至年6月顺产一男孩。

孕期乃产后下腹部均无任何症状。产后4个月做一次下腹部B超声波检查未提示任何异常,追访3年双侧卵巢均无囊肿。

按语:

久病正气不足,脾胃气弱,不任消化,故单服少腹逐瘀类方剂,非但不效,徒伤正气。

唯鳖甲煎丸扶正祛邪,软坚消癥,最为适宜,但需坚持服用,方能凑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ocefugugoushan.com/ajxfggn/626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